天眼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男性没有子宫,何来子宫肌瘤?
在医学领域,每一份研究成果都关乎生命健康,容不得丝毫差错。然而,近日一篇惊世骇俗的医疗学术论文,却打破了人们对医学严谨性的认知——男性竟然也能得子宫肌瘤?这一荒诞的论断,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争议”。
这篇论文作者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妇科护士。论文声称选取了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这些患者中,对照组和观察组里分别有27名和28名男性患者,占比高达68.75%。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男性没有子宫,根本不可能患上子宫肌瘤,如此荒谬的结论,无疑是在挑战医学常识和公众的认知底线。
面对舆论的质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迅速展开调查,并于5月5日发布通报,认定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对其作出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同时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然而,这起事件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知网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的涉妇科论文中,同样出现了匪夷所思的 “医学迷惑行为”,男性宫颈癌患者、男性高危产妇等违背医学常识的案例赫然在列。这些问题论文的背后,暴露出一条触目惊心的“职称论文流水线”。
数据造假、审核摆烂、期刊放水,成为了这些论文的共同特征。为何医护人员会铤而走险,不惜违背学术道德?答案直指当下职称评审制度的弊端。
在现实中,论文几乎成为了医护人员晋升的 “敲门砖”,为了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套用数据、“灌水”发文。而部分期刊为了赚取版面费,对论文审核敷衍了事,使得学术沦为了利益交换的工具。
医疗论文造假的危害,远比其他领域更为严重。医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当论文沦为“职称道具”,期刊变成 “灌水基地”,受损的不仅是学术尊严,更是患者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任。试想,那些在论文中造假的作者,很可能就是临床一线手握手术刀的医生、护理病患的护士,这样学术不端的人,又如何能肩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
此次 “男性子宫肌瘤” 的荒诞剧,犹如一记警钟,为医疗界敲响了“刮骨疗毒”的号角。医疗行业关乎人命,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谨、规范,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儿戏。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和整治医疗学术领域存在的乱象,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加强期刊审核管理,让学术回归本真,让医疗行业重拾信任。毕竟,生命至上,任何玩笑都开不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案/聂建云
主播/侯萌
视频/董婧珣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