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05-08 04:56
在某小学班级群里,家长们的讨论令人咋舌:“这次数学考试没拿 100 分,孩子回家一直哭,说老师把他归到了差生组。”“才小学三年级,没考满分就成差生,这也太离谱了!”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如今,部分学校和家长竟以小学成绩是否达到 100 分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标准,将未拿满分的孩子轻易划入 “差生” 行列,这种荒谬的做法,正在扭曲教育的本质,给孩子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
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相对基础,考试考查的多是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细心程度。一次考试未拿到 100 分,可能是因为孩子粗心大意,看错题目、漏写答案;也可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稍有偏差,但这绝不能等同于孩子学习能力差、是 “差生”。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在语言表达上天赋异禀,能出口成章,却在数学计算的细心程度上稍逊一筹;有的孩子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却因考试紧张在语文默写中出现失误。以单一的分数标准,尤其是严苛的 100 分来定义孩子,是对孩子多元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忽视。
将小学没拿 100 分的孩子划入 “差生”,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于孩子而言,这样的标签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当孩子被贴上 “差生” 的标签,会逐渐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曾经有个孩子,原本对学习充满热情,只因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到 100 分,被老师批评为 “差生”,此后便开始害怕考试,成绩也一落千丈。从长远来看,这种不公正的评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挑战时不敢尝试,轻易放弃。
对家长来说,盲目以 100 分为标准要求孩子,会陷入过度焦虑和教育误区。为了让孩子达到这个 “完美” 分数,家长可能会给孩子施加巨大压力,报各种补习班,增加作业量,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家庭氛围也会因此变得紧张,亲子关系受到影响。而对于教育本身,这种唯分数论的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离谱现象的背后,是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在作祟。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学校排名,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一些家长则受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思想的影响,将分数与孩子的未来划等号,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也让家长和学校将目光聚焦在短期的成绩表现上,而忽略了教育的长远目标。
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综合素养。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而不是用单一的分数给孩子定性。家长则要调整心态,认识到小学阶段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社会也应营造正确的教育舆论氛围,引导公众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小学没拿 100 分就被划入 “差生”,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科学。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潜力。让我们摒弃这种荒谬的评价标准,用更包容、更科学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创作挑战赛八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