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7小时前
暮色渐浓,兰州市西固区五一夜市的灯火逐一点亮。食客的谈笑声、油锅的滋滋声、铁勺与铁锅的碰撞声交织,混合着天南地北的美食香气,在夜色中氤氲开来。日均超万人次的客流量,让这条仅268米长的街道,成为兰州“夜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记者走访发现,从传统陇原风味到网红特色小吃,再到各省的美食,五一夜市正为市民的夜生活绘就多彩图景。
黄金区位:人气爆棚背后的地理密码
2023年7月底,五一夜市开启试运营,当年8月26日正式开业。
“早些年,这里就是小吃夜市。炒面、烤肉香气四溢,是夜班工人和司机师傅的‘深夜食堂’。”家住夜市旁的朱先生说:“后来小吃夜市逐渐沉寂,没想到前年重新开市就火爆出圈,好多朋友给我打电话相约到这里来吃美食。”
从最初门可罗雀到如今夜夜爆满,五一夜市负责人李明见证了这里的蜕变:“规划初期,我们对街道进行了电力升级和亮化改造,引入统一设计的餐车,完善配套设施,不仅提升了夜市的整体品质,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一夜市的火爆,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周边3公里范围内,兰炼、兰化等大型企业生活区与多个居民小区星罗棋布,形成天然客源基础;距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西固校区)仅1.5公里,周边中小学环绕,学生与家长群体构成稳定消费力量。此外,19路、43路、50路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共享单车停放点密集,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低碳出行选择。
舌尖盛宴:多元美食荟萃的烟火江湖
当然,美食才是夜市的灵魂所在。兰州本地的油壶暄在鏊子上烙至金黄酥脆,咬一口香气四溢;贵州特色糯米饭热气腾腾,脆哨与酸萝卜点缀其上,油润的糯米裹满鲜香;东北锅包肉现炸现浇汁,酸甜香气引得行人驻足;笊篱里的涮毛肚、牛肉在滚烫汤底中上下翻飞,裹满蒜泥香油,脆嫩可口。
“很多小吃都是以前在夜市上没看到过的,每样来一点,吃三四家就饱饱的。”与朋友相约的李同苗边吃边说,“来一次是不够的,得带着遗憾走,下次再来打卡剩下的摊位。”
这条不长的街道上,分布着90家小吃摊位、20家水果摊和20家百货饰品摊,业态不重复率高达82%。李明介绍:“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我们严格筛选招商,对重复品类说‘不’,同时将食品口味与品质作重要考量标准。对于经营困难的商户,我们也会主动提供帮助,助力其改善经营状况。”
严管提质:让烟火气更有“安心味”
在夜市热闹的背后,食品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我们既要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也要将五一夜市打造成兰州夜间的活力地标。”李明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说,“从食材采购到餐桌呈现的全链条把控,从环境整治到商户规范的全方位管理,正是这些举措,让五一夜市深受大家喜爱。”
五一夜市推行大宗食品统一采购、设施设备统一购置、餐具统一洗消、从业人员统一管理、餐厨垃圾统一回收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卫生、环境、设施等不达标的外摆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整治,坚决清退整改不到位的商户。在西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五统一管理”模式成为食品安全的坚实保障。
“每天在夜市里转一转已经是一种习惯,听到大家对夜市的评价,看着大家拍照打卡进行宣传,我心里倍感高兴。”站在“五一夜市”的招牌下,李明自豪地说道。
夜幕下,上完自习课的学生分享着手中的美食,忙碌一天的上班族在此驻足小憩,听着街头歌手的弹唱。在五一夜市,生活的疲惫与压力,都化作了温暖治愈的烟火气息。
文·图·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 玄丝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玄丝雨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