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7小时前
在甘肃庆阳市宁县和盛镇集中工业园区,一场新材料产业的“速度奇迹”呈现在人们眼前。“世宁新材”凭借国内首创的离心法工艺,将石英石等原料转化为直径仅0.8微米的微纤维玻璃棉,一举填补我国高端无机纤维材料空白。这个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四个月,在政府“保姆式”服务护航下,1万吨火焰棉生产线已投产,1.5万吨离心棉试生产,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3亿元,带动就业500人,成为宁县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引擎。这座西北小城,正以“政企交响”的创新密码,书写全国储能电池新材料领域的新篇章。
“世宁密码”
从青兰高速长官收费站下高速,路边就是甘肃世宁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世宁新材”),它是全国储能电池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内蒙古世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也是甘肃宁县和盛镇集中工业园区已入驻的40户企业之一。
5月13日,奔流新闻记者走进世宁新材。一楼两个玻璃展柜里大小不一的石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其中一个陈列着来自内蒙古的石英石、湖北的白云石、方解石;另一个分装着石英砂、白云石、钾长石、硼砂、方解石等。前面单独的一个展柜上,则是雪白的微纤维玻璃棉。
世宁新材离心棉车间主任夏春雷说:“拿在手中捏起来又轻又软、外观酷似棉花的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正是由石英砂、白云石、钾长石等制成的玻璃棉。”他告诉记者,玻璃棉有两种,离心棉纤维长一些,火焰棉纤维短一些。离心棉主要用于实验室滤纸、生活用水滤芯等,也是真空保温板的首选材料,属于市场高端玻璃纤维棉产品。火焰棉主要用于储能电池类隔板、玻璃纤维吸附性隔板,属于市场上较常见的一种玻璃纤维棉。
在1600℃的熔炉里,石英石等是如何“抽丝”成0.8微米纤维的?
火焰棉生产车间,一台自动缠绕机器人正在将工人刚打包好的纤维棉包进行塑封处理,一旁一字排开且散发着炽热气息的机器发出轰鸣声,一片片如薄棉被的纤维棉从机器口中“吐出”。根据工艺类型,这种纤维棉叫作“火焰棉”。
“顾名思义,火焰棉是经超高温火焰喷吹玻璃块变成的纤维棉,玻璃块的原料正是硼砂、石英石、白云石、方解石等。这条生产线共有22个出棉口,目前只启用了其中15个口子。”夏春雷说。
5月12日开工投产的离心棉生产车间,蓝、红、紫、绿等不同颜色包装的不同型号纤维棉通过传送带运往堆货区。夏春雷介绍,离心棉的生产工艺和火焰棉最大的区别是,离心棉是将玻璃块经电加热融化窖炉后离心成纤,这种新技术产出的纤维棉造价更低,主要销往江浙、山东、贵州等地区。
世宁新材工程师刘琛说,离心棉生产线采用国内首创的离心法工艺,纤维直径仅0.8微米,约头发丝的1/150,可量产29度和34度特种微纤维玻璃棉,填补了国内高端无机纤维材料的空白,主要应用于储能电池、高效节能、空气环保过滤等领域。目前,公司火焰棉产能200-400吨/月左右,离心棉产能1000吨/月以上。
“世宁速度”
世宁新材是宁县2024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仅用了4个月。
“一年前的5月中旬,我们这个年产5万吨微纤维玻璃棉生产项目还在紧张建设中,厂区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轰鸣声此起彼伏,大家的干劲和5月天的天气一样,热火朝天。”世宁新材总经理乔光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2023年11月开始接触的,从洽谈到落地用时不到一个月,当地政府在“三通一平”、审批手续办理、环评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了“一对一”高效服务,这也是企业能在2024年3月开工建设、2024年11月顺利试生产、2025年3月正式生产的主要原因。
乔光明介绍,世宁新材项目总投资11亿元、分三期建设,总占地164亩。一期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5万吨火焰棉和离心棉生产线。目前,1万吨火焰棉生产线已建成投产,1.5万吨离心棉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二期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的VIP型材生产线,计划2025年10月开工,2026年6月建成投产。三期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AGM(玻璃纤维)隔板生产线,2026年6月开工,2027年4月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3亿元,带动就业500人。
今年4月27日,世宁新材年产1.5万吨离心棉生产线成功点火,这是宁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宁县新型材料产业迈入全国领先梯队。
政企交响
一切向着企业看,一切围着企业转。当地政府强保障、优服务,跑出了招商引资“加速度”。
落户宁县和盛镇集中工业园区的世宁新材、泛联电子、驰风重工等重大项目,是近年来宁县与企业“双向奔赴”的结晶。
宁县焦村镇袁马村村民王平是世宁新材离心棉车间的一名打包工,去年10月起就在这里上班,每月5000多元的收入,在他看来“很知足”,“三班倒”工作之余还能耕种家里的7亩地,虽然辛苦一点,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50岁的王慧萍是宁县和盛镇人,是这里的一名收棉工,骑电动车从家里到车间也就10多分钟,今年3月中旬才上班,当月到手工资1700多元。她说:“这以前我在家附近的塑料大棚打工,一天干10小时收入120元,很辛苦。这里上班太阳晒不着,工作又不太辛苦,上班时间的午饭和晚饭都在公司食堂吃,每顿饭才花4块钱,好得很。”
世宁新材、泛联电子、驰风重工等重大项目落地后,园区实行“保姆式”“全周期”跟踪服务,帮办、代办企业建设、运营中的各类手续,积极协调解决各类难题;同时,全力做好园区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园区绿化、美化、亮化等服务保障服务。
宁县和盛镇集中工业园区办公室主任高俊杰说,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40户,完成投资35亿元,实现产值54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亿元,吸纳就业3000人以上。
这些项目已在园区开花结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宁县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陈国宁 武永明 实习生吕仁卓
视频丨奔流新闻记者 师天铭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武永明
奔流新闻记者 文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