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5小时前
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揭露短视频平台中大量违规账号以未成年人形象为噱头牟利的现象,累计处置违规账号1.1万余个。其中“网红儿童”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普及,“晒娃”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家长在社交账号上分享孩子日常、记录生活,本是温馨举动。然而有些人却从中嗅到特殊商机,让这一行为逐渐变味。在流量至上、利益诱惑面前,一些网红公司联合家长,通过脚本化拍摄、过度植入广告,让未成年人做着与年龄不符的动作,拍摄恶搞、卖惨等剧情,来博取关注、从中牟利,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他们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塑造期,心智尚不成熟,对不良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被过早暴露在公众视野下的孩子,容易被网络压力甚至网络暴力透支精力体力,变得思维功利化、心态浮躁化,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互联网的另一端,喜欢上网冲浪的未成年人,可能在观看恶搞儿童、歪曲导向、虚假摆拍的视频后,将其视为潮流和时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盲目模仿不良言行,带来负面影响。
不让童真童趣成为流量“猎物”,需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光,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守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网络整治,对借“网红儿童”牟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监督,完善举报渠道,切断相关流量变现通道。家长应带头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从个性和兴趣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避免其成为流量经济的牺牲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孩子脱离镜头的“绑架”,拥有阳光、快乐、纯真的童年。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