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新闻网5小时前
5月1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峪口西夏官窑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银川举行。该项目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朱存世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联合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30余家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首次对西夏官窑遗址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揭示宋夏时期民族融合与手工业技术交流提供关键实证。
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贺兰山苏峪口发现西夏时期大型窑址群,面积约4万平方米。2021—2024年,经系统性考古发掘,揭露窑炉6座、作坊遗迹10余处,出土瓷器、窑具等标本5万余件,确认其为西夏唯一生产精细白瓷的官办窑场。遗址内完整的原料开采区、生产作坊及管理设施,证实其代表西夏制瓷技术巅峰,更填补了西夏官窑制度研究的空白。
项目首席专家朱存世指出,苏峪口窑场不仅是西夏“官窑”性质的首例考古实证,其白瓷工艺与同期中原窑口的关联性,为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窑址中发现的‘官’款瓷器、高等级建筑构件,以及煤、瓷土等原料开采体系,首次完整还原了西夏官手工业的生产链条。”
“苏峪口西夏官窑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下设5个子课题,覆盖考古资料整理、窑业技术复原、科技检测溯源等方向,计划通过多学科整合建立西夏官窑研究新范式。研究团队将运用地层学、类型学及科技考古手段,构建瓷器分期标准与数据库,解析原料配方、烧制工艺及产品流通网络。
开题论证会上,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等30余位专家对项目创新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实证了西夏手工业与中原文明的深度互动。专家组建议,需进一步结合文献考证“官窑”属性,并加强纹饰中的多元文化符号研究。
据悉,该项目计划于2028年出版《苏峪口西夏官窑考古报告》并建成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平台。
记者 鲍淑玲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