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客户端4小时前
新华社莫斯科5月19日电 记者手记|莫斯科地铁90周年——见证历史、艺术与科技的交融
新华社记者黄河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的索科利尼基地铁站的站台旁,列车缓缓停靠,绿色涂装的车厢、复古的装饰让人仿佛回到90年前。
1935年5月15日清晨,首列搭载乘客的地下列车从索科利尼基地铁站出发,穿过莫斯科市中心,驶往文化公园地铁站。这趟地下列车的出现,将原本乘坐有轨电车2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到20多分钟。莫斯科地铁90年的历史也随之拉开序幕。
“莫斯科地铁快捷、可靠、舒适,与首都同步发展。”在莫斯科地铁开通90周年之际,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在博客中写道。
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莫斯科地铁从最初的1条线路、13个车站、11.2公里运营里程,发展到如今的16条线路、302个车站和超过550公里的总里程。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莫斯科地铁日均客运量约820万人次。
在莫斯科一家旅游公司工作的娜塔莎每天都要乘坐地铁出行。“现在,许多地铁车厢都配备了充电接口和软座。地铁还开通了许多新的线路和站点,乘坐地铁几乎可以到达莫斯科的所有地方。”娜塔莎说,“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地铁了。”
莫斯科地铁公司车辆服务部第一副部长莫克鲁申告诉新华社记者,2010年以来,莫斯科地铁六次升级列车组,现代化车厢数量和占比大幅增加。据莫斯科市分管交通事务的副市长利克苏托夫介绍,到2030年,莫斯科地铁的现代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人脸支付等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
“如今,莫斯科地铁已经成为俄罗斯首都的名片。”莫克鲁申说。
莫斯科人钟情地铁,不仅因为它几乎难以取代的实用价值,还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莫斯科地铁被誉为“最美的地下宫殿”,许多车站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比如革命广场站,站内装饰的大量雕塑作品,展现了工人、农民和军人等群体的形象。再比如以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的马雅可夫斯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深层柱式”地铁站,车站设计还在1938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获奖。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莫斯科地铁成为数百万居民的避难所,挽救了无数生命。
正如索比亚宁在博客中所写的那样:“这是一座无价的建筑艺术纪念碑,也是几代莫斯科人的骄傲。”
2021年12月,中国公司承建的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投入运营,这条线路上的米丘林大街站用梅花、云纹、团寿、八仙纹等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装点,浓郁的“中国风”让这座现代化的地铁站迅速成为当地新的旅游打卡点。
“我们非常感谢中国企业参与莫斯科地铁的发展,这不仅是城市交通建设方面的交流,也是文化的互鉴,更是我们两国友好关系的显现。”莫克鲁申说。
“地铁里,人们约会、示爱、读书,甚至在上班前小憩一会儿。有时决定整个未来人生的梦想和计划就在地铁车厢里诞生。地铁送你准时参加重要会议,并送你回家。”索比亚宁在博客中如是写道。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