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2小时前
随着孩子进入替牙期,乳牙和恒牙“交接班”的时候,不少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新牙竟然从乳牙内侧冒出来了,出现了“双排牙”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影响颜值,还可能埋下牙列不齐的隐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之后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牙Sir继续为大家科普一下!
一、为什么恒牙会从乳牙舌侧萌出?
核心原因:乳牙滞留+颌骨发育不足,具体可分为以下3类:
1.饮食过于精细,导致乳牙“依依不舍”,不肯“退场”。
①问题根源:长期吃软烂食物(如泥糊状辅食、面包等)导致乳牙牙根缺乏咀嚼刺激,无法正常吸收脱落;
②连锁反应:恒牙萌出时因乳牙占位,被迫从舌侧“另辟蹊径”,形成双层牙。
2.颌骨发育不足,为恒牙提供的萌出空间捉襟见肘。
①生理机制:颌骨发育需要咀嚼硬物的刺激,若颌骨长度不足,恒牙无法按正常路径萌出,只能向舌侧偏移;
②高危信号:孩子有口呼吸、吐舌习惯时,会进一步限制颌骨横向发育。
3.乳牙早失或龋坏,扰乱萌出顺序
①异常情况:乳牙因龋坏过早脱落,邻牙向缺牙间隙倾斜,挤压恒牙萌出空间。
二、预防三步走:从源头减少“双排牙”风险:
1.饮食调整:硬软结合,刺激颌骨发育:
①推荐食物清单:每日让孩子吃一些苹果、玉米、坚果等需充分咀嚼的食物。
②禁忌:避免长期食用蛋糕、酸奶等软黏性食物,控制糖分的摄入量。
2.习惯纠正:别让“小动作”毁掉整齐牙列:
①重点干预行为:
●舔牙、咬唇、吮指等不良习惯会导致牙弓变形,进而挤压恒牙的生长空间;
●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颌骨发育不对称,最终引发恒牙错位。
3.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①关键时间点:
●6岁起每3-6个月检查一次,评估乳牙松动度和恒牙萌出方向;
●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预判恒牙异位风险。
三、恒牙舌侧萌出后,如何科学应对?
第一步: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①检查项目:
●口腔触诊:评估乳牙松动度及恒牙萌出位置;
●X线检查:确认恒牙牙根发育程度、乳牙牙根吸收情况。
第二步:分级处理,精准干预。
①根据乳牙和恒牙状态,采取不同措施:
●当乳牙的松动程度超过Ⅱ度时,建议直接拔除乳牙。通常情况下,恒牙会在2至3个月内自行调整到正常位置,无需进行正畸治疗。
●如果发现乳牙稳固且恒牙轻度错位,建议观察3至6个月,并配合进行咀嚼训练,以促进乳牙的自然脱落。
●当恒牙严重错位时,建议佩戴活动矫治器,通过弓丝的弹力或橡皮圈的牵引力使恒牙复位,通常需要持续矫正6至12个月。
●对于多生牙或畸形牙,可以通过手术拔除异常牙齿,可以恢复正常的萌出通道,彻底解决相关问题,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第三步:长期跟踪管理。
①复诊频率: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以评估恒牙的排列情况及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②辅助措施:待恒牙完全萌出后,务必及时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处理,以预防龋齿。
四、家长必知:3大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乳牙迟早会掉,不用管”→
错!滞留乳牙会阻碍恒牙排列,导致牙列拥挤。
误区二:“等换完牙再矫正”→
错!8-10岁是干预恒牙舌侧萌出的黄金期,拖延治疗难度翻倍。
误区三:“多生牙不疼不用拔”→
错!多生牙会挤压正常牙根,引发囊肿或牙根吸收。
五、科学管理替牙期,守护孩子灿烂笑容:
恒牙舌侧萌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从每日的饮食搭配到定期口腔检查,从习惯纠正到及时治疗,每一步都影响孩子未来的牙齿健康和颜值记住:替牙期发现问题,3个月内处理效果最佳!
注:以上专家出诊时间仅作参考,实际以当日出诊情况为准。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