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客户端05-28 11:47
绚丽夏日,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一级演员、辽宁大学教师刘朋的课堂上,来自不同院系的大学生正在一起研习秧歌手绢舞,立绢、顶绢、抛绢……花式耍手绢令人眼花缭乱,十分热闹。
人群中,一位名叫丽莎的俄罗斯留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她正在全神贯注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学习东北秧歌手绢舞。对于丽莎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舞蹈学习之旅,更是深入了解辽宁民间文化的契机。
秧歌是颇具代表性的东北民间舞蹈,首批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种喜闻乐见的舞蹈起源于东北地区农民的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男女老少一起到田里劳作,一边插秧、一边歌咏,而到了农闲时,他们则一起载歌载舞,故称之为“秧歌”。
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丽莎第一次接触到秧歌表演,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上下翻飞的手绢一下子就把她迷住。“我被这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舞蹈深深吸引,这与我之前接触到的舞蹈风格完全不同。秧歌蕴含着东北地区开放、多元、包容的美学理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感染力极强,非常接地气。”丽莎兴奋地说。
秧歌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秧歌舞蹈中花样繁多的耍手绢更是堪称一绝。丽莎正是被秧歌手绢舞所深深吸引,专门找到刘朋老师学习这门传统民间技艺。
“秧歌手绢舞最难的地方在于手腕的灵活性与身体的协调性。”丽莎说,“一开始我很难控制手绢的旋转速度,抛接手绢就更难了。经过刘老师的耐心指导,我每天练习才逐渐找到感觉,掌握了动作要领。”
在刘朋老师的指导下,丽莎从基础动作学起,逐步掌握了手绢的转、抛、接等要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丽莎不仅学会了双顶绢、单顶绢等技巧,还经常在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中登台表演。
“我很幸运,在辽宁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同时,还接触到秧歌手绢舞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辽宁人都爱扭秧歌,广场上、公园里,掌声、笑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碰撞出的是令人倍感美妙与酣畅的视听盛宴。”丽莎说,“这就是中国东北民间文化的魅力。”
记者 : 王臻青、刘明昊、于琳琳、曹诗琦
编辑 : 刘冬梅
检校 : 马松波 责编 : 张艺凡 审核 : 李德强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