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客户端6小时前
“南都快评”是一档由南方都市报珠海新闻部开设的评论栏目。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热心读者投稿,本期特邀评论员是香洲区政协委员、南都智库珠海民情观察团专家禹华超。
6月24日,珠海市教育局在北师大(珠海)附中召开澄清正名工作会,为4名遭不实举报的学校领导恢复名誉。会议通报了市教育局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以事实为依据,宣布相关举报内容失实,为遭受不实举报的学校领导干部正名。这也是珠海市教育系统近年来首次为受到不实举报者公开澄清正名,此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广大教育系统工作者纷纷点赞,拍手称快。
学校领导干部被举报,并不让人意外。作为一种监督方式,举报能够有效监督学校办学和领导干部活动,而教育主管部门一旦发现举报控告不实,存在错告,甚至诬告的情形,就应该及时为学校领导干部澄清正名。这是因为,一方面,一旦学校领导干部被举报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有关方面展开调查,实际上已经对其声誉、前途等带来了负面影响,即便事后证实属于不实举报,在现实中也可能会被孤立疏远、被“另眼相看”,其政治生命、职业前程也可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从本人角度出发,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波折而产生挫败感,甚至因此一蹶不振,丧失了进取心。
笔者认为,让实干担当者流汗又流泪,是一种不正常的政治现象。有担当,有能力、愿干事的学校领导,难免会触及个别人的不当利益。更有极个别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干事者放冷箭,用不实举报甚至卑劣的诬告手段,让干事者分心、伤心,甚至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当然,有举报必查,这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严管。但在查清事实后,教育部门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被举报者澄清正名,这是组织对教育工作者的厚爱,也是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真正体现了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鲜明导向,有利于营造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气神聚集到教书育人的使命中,永葆教育初心。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笔者认为,珠海市教育局光开展澄清正名工作还远远不够,必须坚持惩治诬告和澄清正名双管齐下,不仅要激励被澄清者群体,也要严查诬告人群,既用监督加压、又用信任加力,切实做到严查诬告“零容忍”,教育引导“零距离”,畅通举报“零障碍”。一方面,对正常的举报,不仅要鼓励,更要对举报线索高度重视,及时查实处理,同时做好举报者保护工作。但对那些不怀好意、蓄意诬告陷害的不实举报,需要及时查清事实,还给被不实举报者一个公道。同时,对恶意诬告陷害行为,要严肃查处、严厉惩治,并公开曝光,让错告者受教、让诬告者受罚。另一方面,澄清正名并非句号,后续的回访关爱同样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开展对受不实举报者影响的学校领导干部的跟踪回访工作,既严格要求又暖心关爱,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重回正轨,重燃干事担当的热情和信心,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编辑:朱鹏景
编辑:朱鹏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