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客户端5小时前
科技创新正成为解锁文化遗产价值、对话古今的关键钥匙。从实验室的精妙修复到公众教育的生动课堂,从考古现场的科技支撑到文创产品的灵感源泉,陕西正在着力构建覆盖考古发掘、科技保护、活化利用全链条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记者:请您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将科技修复成果进行有效转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部文物修复师张悦:科技修复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可以通过开发教育课程、举办科普展览、开展产品研发等方式,转化为公众教育内容和文创开发资源。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针对目前馆藏壁画专用装备及教学实践教具缺乏的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发并制作了满足多种需求的专业化壁画修复工具套装,推动壁画修复保护成果被普通大众了解,也能让大众更容易地参与和体验壁画修复。
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开发了盛世壁藏系列主题研学活动,以唐墓壁画中的具体意象元素为主题,通过展厅探访、艺术研习、趣味互动等形式,带领青少年探索、体验,多角度、深层次、趣味性解读和感知唐墓壁画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记者: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科技中心在全省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馆员李建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科技中心承担出土文物保护与科技研究任务,有文物保护修复和科技考古各类专门实验室12个。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具体分金属、陶瓷、壁画、纺织品、微观考古等实验室,科技考古实验室包括动物、植物、人骨、环境等实验室。此外,中心还配备显微分析、扫描电镜、数字考古等检测分析与数字化实验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科技团队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国家文物局等的科研课题13项,文物保护修复专项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项,编制文物保护行业标准1项,保护修复文物2100余件组,在考古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墓葬壁画揭取保护、实验室考古等方面起到了技术示范与引领作用,为陕西以及国家各类博物馆提供了一大批重量级展品,如考古博物馆整体搬迁保护的元代壁画墓、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新馆的“丝路第一船”。
记者:陕西文博单位如何进行科技创新?
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科技处)处长李娟: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坚持“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览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工作要求,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文物工作的关键位置和核心地位,着力实现科研平台有实效、体制机制有突破、开放合作有创新、保护成果有提升。
目前,陕西文物科技工作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增强,数字利用手段更加丰富,科技人才梯队逐步合理。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资源优势和现有平台、科研基地,重点培育建设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文物保护和考古国家级科研团队、培育文物鉴定和科技考古省级科研团队等领军力量,逐步构建陕西文物全链条式文物科技创新体系。(记者 赵茁轶)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