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身边很多姐妹因为孩子的挑食问题而苦恼。
为了思考清楚孩子挑食的问题,我观察了一圈身边的朋友。我发现那些厨艺好朋友家的孩子,都比较挑食,而做饭很将就的姐妹,孩子反而什么都吃。
我就是做饭很将就那类型的!我从自己的观察来说说孩子挑食的问题。
首先,挑食可能建立在选择更多的基础上。
物质的充沛,让我们这一代父母可以想尽办法做美味的饭菜给孩子。
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荤素营养搭配。甚至有很多姐妹,习惯母子两人每餐四个菜以上。
这就给孩子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每一餐都可以做选择,每一餐都能多吃自己喜欢的,剩下自己不喜欢的。
这样久而久之的结果,可不是形成了挑食的习惯嘛!
作为北方人的我,习惯烩一锅菜,一个够一家三口量的菜,加上主食就是一顿饭的标准。
孩子可能会挑出不想吃的葱蒜西红柿之类的,但是大部分的菜是会吃的。
选择的可能更少,会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吃好这一餐,而不是如何在这一餐里挑出自己喜欢吃的。
其次,很多的挑食真的是“惯”出来的。
我身边就有现成的例子,这个小孩小时候吃饭真的让亲朋好友无比羡慕的,但是随着大人干涉的越来越多,孩子对饭的反应越来越大。
幼儿园时期靠菜汤泡米饭,完成了三年的生长期,到了小学后成了“火腿油饼专餐”。
这种现象能有多么夸张?我曾见过他吃了一个周的鸡蛋火腿炒饭。除了火腿鸡蛋炒饭,做任何饭都不吃。无论是任何美味多样的一餐,他都是看一眼,哭一顿,然后要求一碗火腿鸡蛋炒饭。
家人无论是怨声载道,还是骂声连连,最后都以“不能让娃挨饿”妥协。
而且这个事情发展的让人很无语!每次大家吃饭的时候,这孩子都不饿,问啥都不吃,每次大家开始吃或者吃完准备收拾的时候,他就开始点餐了!
然后家里人都理直气壮的让做饭的人,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去给做饭,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洗碗。
我甚至觉得这个孩子对于可以吃独食,有一种优越感。他会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他在家里独一无二的待遇。
但这样真的不是一种健康的习惯。长期单一的饮食习惯,让这孩子常年面黄肌瘦!而家里人的生活节奏也变得一塌糊涂。
常听人说:“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了”,如果我们硬不下心来饿一顿,那挑食的习惯也就很容易惯出来了,毕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在以试探的方式去摸索这个世界的规则。
最后,我们或许该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一代孩子,在充沛的物质生活中长大。我们拼尽全力的托举,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应当。
大家都喊着这一代的父母难做,无论是心理身体还是经济,都压力山大。
我们吃过生活的苦,想要孩子尽情的享受这没什么问题。
但是生活中的无限迁就,让孩子在“以我为中心”、“都得靠我的需求转”的概念中,一路走下去,可能像“一言不合就摔碗,一眼不合就摔脸”的事情三天两头上演。
那作为家长的情绪,谁来照顾?家庭责任如何才能转移?
毕竟我们都有老的那天,我们也都有被尊重的渴望,尤其是自己用尽全力,想尽办法爱护的孩子,对我们毫无爱护之心,我们该有多伤心?
而爱的付出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让孩子懂得心疼爱护我们,或许可以试试从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开始。
你觉得呢?或许孩子的挑食不仅仅是他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各种原因养出的一种习惯!
想要改变这种习惯,那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明白:
无论是家庭条件限制,还是我们努力仍然无法做出他合心意的饭菜,亦或者理想和现实总有一些差距,我们都要学会去适应。
饭菜简单点来说,是保证身体活动的基础,那么吃饱就是最基础的需求。
如果说想要以享受美食为目的,那对我们的家庭各方面都有要求,比如经济能力,厨艺水平等。
享受是基于基础保障的前提下达成的,告诉孩子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很有必要。
就拿我家来说,孩子也抱怨过我做的饭难吃,我也告诉过孩子:“我努力过,但感觉我就这样的水平,实在没办法可以偶尔出去吃,或者换个妈也行……”
生活在继续,每天的饭菜也在各种尝试中像开盲盒,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吃饱就好!
这是我们的常态。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