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3小时前
斑驳的墙皮被素雅的真石漆覆盖,空调外机统一“穿”上格栅新装……近日,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对四道口路附近5栋老旧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老楼”实现“逆生长”。项目的完工不仅提升了城市风貌,还为附近居民和企业营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与办公环境。
用色彩串联建筑与街区
据了解,此次项目改造范围包括三建宿舍楼、大钟寺甲133号院2号楼等5栋建筑外立面及建筑“第五立面(屋顶)”。在改造过程中,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坚持经济实用的理念,联合北下关街道多次实地踏勘,先行做好项目改造范围确认和具体点位的规划设计,采用“一点一策”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
行走在改造后的皂君庙2号院,米白色与红棕色相间的楼体在阳光下泛着暖光,曾经锈迹斑斑的空调外机栅栏,如今被嵌入统一设计的白色栏杆中,与建筑立面浑然一体。“我们根据三环沿线周边原有城市风貌,提取了街区原有色调基因,对建筑外立面进行翻新。”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建筑用灰白色、蓝色等色调呼应科技企业气质,居民楼则采用红棕暖色系营造归属感。我们希望通过色彩的多重搭配,让建筑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
精细化设计贯穿始终。在此次改造中,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将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纳入改造体系,为5栋板楼安装铝镁锰板坡材质屋顶。“这种材质不仅安装便捷,耐用性强,还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热反射和耐候性,进一步完善了使用功能,保障了居住安全。”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焕然一新提升居住品质
改造后的片区焕然一新。建筑外立面的破旧、开裂问题得到修复,杂乱线缆也被整治,门窗更换一新,空调机罩和金属坡屋面的加装让建筑外观更加整洁。此外,自行车棚的翻新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以前外墙面有些地方都脱落了,现在看起来干净多了。”三建宿舍楼的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新装的空调机罩也让楼体更整齐,住着更舒心。”大钟寺甲133号院的张先生也对改造效果赞不绝口:“不仅外观漂亮了,整个小区的环境也提升了不少,感觉生活质量提高了。”
随着项目的竣工,四道口路附近居住和办公环境显著提升,实现了科技感与生活气息并存,为片区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片区需求,以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让城市公共空间真正成为有温度的生活空间。(记者 李祎乔 文/摄)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