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文/兰妈谈育儿
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什么关系,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没有沟通就没有延续,没有联系就没有来往,沉默不语是一段关系疏远的开始,如果一个不问、一个又不说,或者一个问的频繁、另一个又答得反感,那你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有多好,最后都会在错误的沟通方式下走向终点”
认识的一个妈妈,算是兰妈所见过最有沟通方式的妈妈了
明明女儿对着她大声吼叫,一点尊重的态度都没有,她却能单凭几句话就让女儿主动跟她道歉
比较典型的一次:
那是一个瓢泼大雨的下午,妈妈担心女儿衣服会淋湿,就专门拿了一套雨衣和雨鞋
没想到,专门送到学校门口等候的时候,女儿居然嫌雨衣和雨鞋穿着太丑了,当时还发脾气地冲妈妈嚷嚷说:“你烦不烦呀,谁让你拿雨衣雨鞋了?我就算是淋着雨跑回去也不穿,真是多管闲事”
事情到了这里,如果换作兰妈,那肯定会当场指责孩子不知好歹
可妈妈却相反,直接从包里又掏出一套雨衣和雨鞋,给她自己换上,嘴里还调皮地说:“今天终于可以和小猪佩奇一样跳泥坑了,妈妈可是特意准备了雨衣雨鞋,就是为了可以和你一起跳泥坑呢”
其实,女孩就是一个比较内敛的性格,每次下雨的时候都喜欢踩水玩,也喜欢穿着雨衣在雨天里无拘无束地奔跑,可她就是害羞,特别是整条路上没人穿雨衣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尴尬,也怕被人说闲话
可妈妈也穿上雨衣雨鞋就不一样了,母女俩走在路上可以随意踩泥坑的一幕,可是让周围很多学生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那种感觉,就像是满足了孩子一直想、却又不敢想的愿望…
讲真的,这就是“会沟通”的能力,几句话就能让孩子情绪稳定、也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多注意观察了解,兰妈发现一个情绪稳定、又会沟通的聪明家长,他们当着孩子的面从来不会谈以下3件事,这些都是踩了很多坑才积累出的经验:
01
过去的成绩
谁都想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孩子也不例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普娃都不喜欢父母总是提自己的成绩
这是因为成绩往往是代表着孩子的自尊心,考了高分还希望分数能更高,考了低分又被拿出来和其他同学做比较
那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数字标准,最后只能在一次次失望中自卑放弃
表妹认识的一个朋友,正在上大学,是一个学习勤奋、又特别容易相处的好女孩
可她却和家里亲人的关系很差,特别是和爸爸妈妈通话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一次心平气和地讲过话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以为她就是典型的窝里横,在外面受了气,也只敢发泄在自己的父母身上
可有一年暑假,她给父母打电话,告知暑期的计划就是找份工作兼职
没想到,父母刚听到这样的话,便生气地质问说“我们是少你吃、还是少你穿了?你闹着要去找工作,不是故意打我们的脸吗?再说了,你以前考试的成绩什么德性不知道吗?哪一次能提的上手”
一番话下来,父母那边还没有讲完,女孩就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随后,她还给妈妈特意编辑了一段文字说:
“你和爸爸要是不会说话就不要再说了,我过去的成绩怎么样,那也只是过去,至少我现在没有给你们丢脸,你们现在还老拿着过去说事,有意思吗?”
“再说了,你们不是一直觉得我没出息,不如别人吗?那我现在勤工俭学的目的,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让你们看到我优秀的一面吗”
…
讲真的,不知道父母能不能理解女孩的内心所想,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特别讨厌自己的父母总是拿成绩说事:
•一方面是成绩也没有尽头,即便是孩子已经表现得很棒了,可内心的挑战欲望总是会让他们有点小失落:为什么不多考几分
•另一方面也是成绩代表着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过去不被认可的成绩,如果再拿出来说事,只会是平白无故地再一次揭开伤疤,如果孩子连自信都没有了,又哪里来的信心去学好知识呢
所以,孩子过去的成绩既然已经过去了,就让它们彻底过去吧,懂得放下再迎接新的挑战,相信孩子的能力再帮孩子释放焦虑,这才是聪明父母最应该具备的能力
比如,孩子即将考试的时候不要问孩子有没有复习,而是问孩子“要不要出去吃大餐”
只有在相对于轻松的氛围下孩子才会卸掉压力和紧张,也往往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实力和惊喜
02
私密的事情
孩子需要的是信任的同僚,千万不要透支
皮格马利翁效应里有一句话:你关注什么,就会放大什么,最后也会得到什么
是的,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当你足够尊重相信孩子的时候,才会得到一段相互奔赴的爱
可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家长都是半途而废,光是守护“孩子秘密”这一点,有很多都轻易翻车了
认识一个朋友,她女儿小时候叽叽喳喳,性格看起来特别活泼开朗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女孩和她的关系看起来居然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
比如,小时候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跟妈妈分享小秘密,现在回家的第一件事却变成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作业
又或者,小时候经常会缠着妈妈讲故事,现在看到妈妈就逃也似地赶紧跑开,生怕和妈妈多说一句话
刚开始的时候,兰妈以为这就是典型的“长大了”标志
可结果呢,和女孩聊天时才知道,原来她现在眼中的妈妈,就是一个嘴巴爱唠叨、思想又古板难沟通的形象
不过,在女孩心中最大的结,还是她觉得妈妈“出卖”了她
怎么回事?事情还要从读三年级时的一次考试开始说起:
那一次,女孩发现了她前面的一个同学正在抄答案作弊,回家后就把这件事当成“小秘密”说给妈妈听
结果,朋友第二天在校门口就跟另外几个学生的妈妈聊天,还把她女儿说的话都全盘托出讲了出来
没想到,考试作弊那个学生的妈妈恰好在现场,回去之后就把自己的娃狠揍了一顿
而那个孩子,第二天到学校又找朋友女儿的麻烦,甚至还故意往书包里装很多恐吓人的恶作剧小玩偶
就这样,经历了那一次之后,朋友就被她女儿视为了“叛徒”,母女之间的感情也似乎一夜之间变得冷淡不少
对于这件事情,朋友一直还觉得她没错,小孩子家家的,哪有那么多的“小秘密”
可事实上,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给你说个小秘密”时,他们就把你当成了信任的同僚,需要的也是绝对的尊重和信任
也不管孩子的话是好话、还是坏话,只要孩子说了保守秘密,那就一定要帮孩子保守秘密,千万不要透支孩子对你的信任,也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小秘密”看轻了
03
心里面的苦
孩子不愿意说的事别再提,这是孩子底气
有人说,优秀父母的最高级别,就是做一个有趣的家长
可现实生活当中,绝大部分家长都是在用成年人的思维不停地给孩子讲道理,以至于让孩子对我们越来越反感、越来越迫不及待想要逃离
可是,和一位育儿博主交流养娃经验时,她提出了一个观点:遇到事不要立马用对错来衡量结果,这样只会掩盖你对孩子表达的真实情感
什么意思呢?所讲的观点就是家长能透过孩子身上的问题发现自身的不足
比如,孩子和你顶嘴、还嫌你烦的时候,你不是直接骂孩子是个白眼狼,而是能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讲话太凶、太强势,才会让孩子反感不愿意沟通了
记得有一个清晨,我专门起了大早,在厨房给女儿熬了整整两小时的山药南瓜粥
结果,早餐准备好了喊女儿吃饭时,大女儿先是皱了皱眉,然后说了一句“太难吃了”
当时,气急了的我,立马就吼着说“嫌难吃,有本事就自己去做饭呀”
大女儿听了撅着嘴巴不说话,小女儿听了赶紧低头干饭,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讨好的话“真美味,太好吃了,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一会儿还要再吃一碗”
再看着两个女儿的不同表现,我突然有那么一瞬间的质问声:“这真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
是呀,如果孩子嫌我们家长做的饭太难吃,会接受不了地觉得是孩子在挑三拣四,那为什么我们批评孩子,孩子接受不了地觉得是家长在没事找事时,就不被允许了呢
还有一次,女儿回家想玩会手机,我明确地告诉她“不可以”
沮丧片刻,女儿反过来质问我:“凭什么你们大人可以玩手机,我们小孩子就不可以”
本来还想继续反对女儿的观点,可看着她满脸不服、还特别想骂街的模样,我瞬间有种被碾压气势的感觉
很明显,如果再继续和女儿谈论她不愿意再讨论的事情,接下来只会是更糟糕的你争我夺局面
这就是成年人的思维,只会用自己所谓的观点去打压孩子,最后换来的却是孩子满身戾气的不服和反抗
…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嘴上抱怨连连、心里也觉得不如别人时,一定不要尝试再次提及孩子不愿意说的事,多一些信任和包容,再说一些能缓和气氛的幽默话
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身上的底气、乐观、还有积极勤奋自然就来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相互奔赴的爱
那么,关于和孩子聊天聪明父母从来不谈的一些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