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每天凌晨 5 点起床背单词,晚上刷题到 11 点,做错一道题就罚抄 100 遍 ——7 岁的童童(化名)用这样的 “自虐式自律”,半年内从班级倒数逆袭成年级第一。” 这则被疯狂转发的 “学霸养成故事”,让无数家长惊叹 “别人家的孩子” 太懂事,却少有人注意到童童眼底的疲惫和对父母的小心翼翼。当 “自律” 变成 “自虐”,当 “逆袭” 的代价是童年的快乐与健康,这个故事背后的真相,足以让百万家长沉默反思。
被包装成 “自律” 的伤害,藏在孩子的细节里
童童的 “自律” 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源于一次考试失利后妈妈的崩溃:“你再考不好,将来就只能捡垃圾!”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进孩子心里。从此,他开始用极端方式逼迫自己学习:为了不打瞌睡,偷偷用圆规扎自己的大腿;为了节省时间,吃饭时狼吞虎咽,常常噎得满脸通红;周末别的孩子在公园玩耍,他被反锁在房间里刷题,隔着窗户看同伴的身影时,眼里满是渴望。
这种 “自虐式自律” 的本质,是孩子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讨好家长。他们不懂 “适度努力” 的意义,只知道 “只有考高分,才能让爸爸妈妈开心”。有心理专家指出,7 岁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尚未发育成熟,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力和专注力,过度压力会导致情绪暴躁、免疫力下降。童童虽然成绩逆袭,却常常在夜里惊醒,说梦话喊 “我没错”,这正是心理崩溃的预警信号。
更可怕的是,这种 “自律” 会让孩子形成扭曲的价值观:把 “自我伤害” 等同于 “努力”,把 “成绩” 看得比 “自己” 更重要。就像一株被强行捆扎的盆景,看似形态优美,内部的枝干早已扭曲 —— 童童曾对老师说:“只要能考第一,我不怕疼。” 这句话背后的绝望,比任何分数都更触目惊心。
家长的 “逆袭执念”,正在催生更多 “童童”
这则故事能引发疯狂转发,源于家长群体对 “快速逆袭” 的执念。在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的焦虑下,很多家长把 “自律” 简单等同于 “狠下心逼自己”,甚至把童童的故事当作范本,对孩子说:“你看人家童童多努力,你也该对自己狠一点。”
这种教育误区的根源,是把 “自律” 和 “快乐” 对立起来。家长们相信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却忽略了真正的自律,是建立在对事物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可上,而非靠自我惩罚来维持。就像成年人坚持健身,是因为享受运动后的舒畅;坚持阅读,是因为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 这些自律的背后,是正向的驱动力,而非恐惧。
童童的妈妈在采访中说:“我也是为他好,现在不吃苦,将来怎么办?” 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却没意识到 “现在的苦” 可能让孩子失去 “将来的能力”。7 岁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期,当孩子把学习和 “痛苦”“惩罚” 绑定在一起,即使短期内成绩提升,也会在青春期爆发强烈的厌学情绪。有位高中老师分享,很多学生到了高二突然 “摆烂”,追溯原因,都能找到小学阶段被过度逼迫学习的经历 —— 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 “学怕了”。
真正的自律,是让孩子在 “喜欢” 里长出力量
童童的故事不该被效仿,而该被警惕。真正的学霸从来不是靠 “自虐” 炼成的,而是在适度的约束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内在动力。家长要做的,不是逼孩子 “对自己狠一点”,而是帮他们建立 “可持续的自律”。
首先,给自律留一点 “弹性空间”。7 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与其逼他们 “坐满 1 小时”,不如采用 “学习 20 分钟 + 休息 5 分钟” 的节奏,让孩子在张弛有度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就像琴弦,绷得太紧会断,适度的松弛才能弹出悦耳的声音。
其次,用 “成就感” 替代 “惩罚”。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肯定他的努力(“你这次计算正确率提高了,说明你很认真”);当孩子犯错时,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这道题错了,我们看看是哪里没弄懂”)。这种正向反馈会让孩子明白,“努力” 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逃避惩罚。
最后,守护孩子的 “非功利性快乐”。允许他们在学习之余发呆、玩耍、做些 “没用” 的事 —— 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瞬间,其实是孩子恢复精力、培养创造力的源泉。就像童童曾喜欢观察蚂蚁搬家,妈妈却斥责 “浪费时间”,如果这份好奇心能被保护,或许他会在生物课上找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靠自虐来逼自己前进。
当 “自虐式自律” 被追捧,当 “逆袭学霸” 的故事盖过孩子的笑声,我们其实是在培养 “为分数活着” 的机器,而非 “有血有肉” 的人。7 岁孩子的世界里,本该有阳光、游戏和对世界的好奇,而不是凌晨 5 点的台灯和罚抄的作业本。
百万家长该沉默的,不是 “为什么自家孩子做不到”,而是 “我们到底在逼孩子追求什么”。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靠伤害自己去换分数,而是让他们在被爱、被理解的环境里,长出 “主动努力” 的力量。就像小树,不需要用绳索捆扎,只要有阳光雨露,自然会向上生长 —— 这,才是自律最本真的样子。#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