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上期南开周刊刊登了陶行知先生为本校教职员演讲的《教学合一》。陶先生的意思注重教学应当合一,理由是:先生的责任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只是教学生学,并且同时自己也要学。我对于他第一个理由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意思,以前“教书”、“教学生”固然不对,但“教学生学”就说是已经尽了教的能事了吗?我看还不够,应该再进一步“教学生行”。教学生行,古代教育的一个特点,很多例子可证明孔子的“教学生行”。《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弟”、“谨”、“信”、“爱众”、“亲仁”都是关于“行”的方面。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他对于“行”是何等重视!《中庸》“博学文;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几句话将我们求学的步骤指点得清清楚楚:先要博学,再审问慎思明辩,然后笃行。着重还在一个“行”字。《论语》中“雍也”篇说: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这是论他的“行”。可见孔子心目中的好学,乃学行并重,不是死扣书本的。
现在这个时代,比以前的复杂得多。一个人的知识,也应当比前人的多,才能处在社会里头,所以“知”的方面的科学应当多多教授。若“学”的十全十美,而“行”亳不注意,这就不能算完人。所以,我认为,“行”“学”并重,“行”比“学”更重才行。
学行并重,我们知道了,但怎么“行”呢?“行”是指行为道德。现在的人,可以说他们是智者,因为“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他们都是从利害方法去观察的。这是一时的潮流所趋,不易避免,但更应该力自拯拔。《论语》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自己监督着自己;对于学的一方面,也同样的重视努力,使学行两方平均发展。
我把意思总结起来说,就是:现在社会上的变迁很大,而多流于偏废,只重物质,不重道德。尽管“学富五车”,而行为可以私毫不顾。这种错误,我们既已觉察出来,就应极力矫正,学行并重,才可免畸形发展的弊病。所以,现在的教育者,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能“教学生学”,也还没有尽他的教之能事,应该更进一步,“教学生行”。“行”什么?就是行做人之道,这样才能算是好的教育。(原文刊载在1925年12月的《南开周刊》第1卷第16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