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6小时前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通讯员 黑夏华 何心悦 王一涵)7月4日,西安理工大学“执笔为农·画说鄠邑”社会实践队聚焦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鄠邑农民画,前往西安市鄠邑区东韩村开展调研活动。实践队以实地走访为课堂,深挖农民画传承脉络,探索非遗活化路径,以青春之力助力传统艺术焕发新彩。
实践背景:非遗传承的使命与挑战
鄠邑农民画以质朴笔触描绘乡土生活,承载关中文化基因,东韩村作为其核心发源地,曾凭借家家有画手、户户有画室的盛景获评“东韩村农民画庄”,成为文旅融合典范。然而,当下传承面临创作群体老龄化,年轻传承断层,产业转化滞后等困境。在此背景下,实践队锚定东韩村,探寻农民画传承破局之道。
对话村委:聆听传承故事,洞察发展困境
上世纪80年代,东韩村农民画享誉全国,室外接待点吸引游客慕名而来,带动村集体经济腾飞,农民画家成为村民骄傲的身份标签。然而如今,村内仅潘晓玲、王乃良等少数画家坚持创作且均为兼职,年轻一代因收入不稳定、创作周期长等望而却步,传承人群体断层明显。针对此问题,村委会持续发力,每周五及节假日开设公益课堂,邀请画家为周边中小学及大学生授课,努力让乡土画笔
在青少年手中延续。
青春追问:锚定创新方向,探索融合路径
实践队围绕农民画 + 产业融合、数字化传播等问题展开追问。在文旅融合方面,过往“农民画 + 旅游模式”曾取得成功,但如今游客更青睐沉浸式体验,现有接待形式需升级;在文创开发方面,农民画题材多聚焦乡土,如何与现代审美结合、如何平衡艺术感与实用性成为关键。村委会表示,需年轻人带来新想法,让农民画走进杯子、衣服、短视频里。实践队坚定行动方向,后续将推进农民画元素提取、文创产品迭代,助力传统艺术破圈。
从画里到心里:传承使命的践行与展望
从村委会的讲述中,实践队既看到鄠邑农民画的乡土根脉,也触摸到传承的时代脉搏。此次走访是探索的起点,实践队不仅掌握了东韩村农民画的第一手资料,更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背后的乡村情怀与现实挑战。接下来,实践队将结合调研成果,持续推进农民画元素提取、文创产品设计及数字化传播工作,助力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