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小时前
在西方文论的发展长河中,研究重点从作家向作品的转移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它深刻地影响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方向。
时代背景
20世纪前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历史和社会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频繁爆发,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的对抗,以及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的心灵产生异化。在科学文化领域,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诞生,电子计算机发明,DNA生命密码破译,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兴理论涌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或信息社会。这些因素使得人们对文学的研究视角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关注作家个人,而是更注重作品本身。
主要人物
·艾略特:提出“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人的任务不是表达个人情感,而是要逃避个人情感,强调作品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这为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兰色姆:倡导本体论批评,主张文学作品的本体是其自身的结构和形式,批评应该关注作品本身的特质,而非作家的意图或读者的感受。
·布鲁克斯:其“细读法”要求对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聚焦于作品内部的元素,忽略作家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兴衰起落
·兴起:20世纪初,随着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派的兴起,研究重点开始向作品转移。这些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作品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过多受到作家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学者和批评家的认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发展:在20世纪中期,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新批评派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教学中,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衰落:20世纪后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兴起,对以作品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后现代主义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受到读者的解读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使得研究重点逐渐从作品转向读者和社会文化层面。
现代评价
·积极方面:这种转移使文学研究更加聚焦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质,推动了文学批评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它促使批评家深入挖掘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发现了许多以前被忽视的文学规律和艺术技巧,为文学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更深入的指导。
·消极方面:过于关注作品本身,忽略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导致对作品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同时,这种研究方法也可能使文学研究变得过于形式化和专业化,与普通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总结
当代西方文论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的转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文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虽然这种转移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现代文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作家、作品、读者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郑州遛娃地图第三期##警惕这些高温防暑误区##河南消夏避暑攻略##姜文新片如何评价难倒观众##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