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7 岁的晨晨上小学一年级了,可系鞋带这件事却成了全家的难题。每天早上出门前,妈妈都要蹲在门口给他系好鞋带;在学校里,鞋带松了只能找老师帮忙,有时候甚至会因为鞋带散开被同学笑话。看着同龄孩子都能自己系鞋带,晨晨妈妈既着急又无奈:“教了好多次,他要么记不住步骤,要么系得松松散散,没过几分钟就开了。” 其实,孩子学不会系鞋带并非因为笨拙,而是缺少合适的方法,试试这 3 个办法,一周内就能让孩子掌握这项技能。
方法一:编个 “鞋带小故事”,把步骤变成趣味情节
孩子对抽象的步骤指令很难理解,但对故事却充满兴趣。可以把系鞋带的过程编成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左边的鞋带是小兔子,右边的是小松鼠,它们要去山洞里玩 —— 先让小兔子和小松鼠弯腰鞠躬(交叉打第一个结),然后小兔子钻进自己的洞(形成一个圈),小松鼠绕着圈跑一圈(绕绳),最后跳进对面的洞(穿绳拉紧),这样它们就安全钻进山洞啦!”
教晨晨时,妈妈边讲边用彩色鞋带演示,每一步都对应故事里的情节。晨晨听得入了迷,跟着妈妈的动作模仿,嘴里还念叨着 “小兔子鞠躬”“小松鼠钻洞”。第一天练了 5 分钟,他就记住了前两个步骤,到第三天时,已经能完整讲出故事并系好鞋带了,虽然动作还不太熟练,但再也不用妈妈帮忙了。
方法二:用 “分步拆解 + 游戏化练习” 降低难度
系鞋带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交叉、绕圈、穿绳、拉紧等多个精细动作,对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是不小的考验。可以把动作拆解成 3 个阶段,每天练一个阶段,配合小游戏巩固效果。
第一天练 “打基础结”:准备两根不同颜色的绳子,让孩子反复练习交叉打结,玩 “绳子变魔术” 的游戏 —— 每打 10 个结,就奖励一颗星星贴纸。第二天练 “绕圈和穿绳”:用硬纸板剪出两个小洞,让孩子把绳子绕圈后穿过小洞,比作 “给小火车开隧道”。第三天练 “完整系鞋带”:在鞋子上画好标记点,标出绳子该绕到哪里、从哪里穿过,像玩 “按图找线索” 一样完成整个过程。
6 岁的朵朵用这个方法练习时,妈妈每天只让她练 10 分钟,还故意 “示弱”:“妈妈的鞋带总系不好,你能教教我吗?” 被需要的感觉让朵朵动力十足,5 天就彻底掌握了系鞋带的技巧,还会自豪地检查妈妈的鞋带是否系紧。
方法三:创造 “必须自己做” 的场景,用成就感驱动坚持
孩子学会技能后,需要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才能真正熟练。可以故意制造一些 “不得不自己系鞋带” 的机会,比如穿鞋带容易散开的鞋子去公园玩,告诉孩子:“如果鞋带松了,只能自己系好才能继续荡秋千哦。” 当孩子第一次独立系好鞋带后,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你看,这个结系得多紧,比妈妈上次系的还结实呢!”
晨晨学会系鞋带的第五天,妈妈带他去游乐场,特意让他穿了需要系鞋带的运动鞋。玩滑梯时鞋带散开了,晨晨皱着眉想找妈妈,妈妈却说:“你试试用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办法,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晨晨犹豫着拿起鞋带,慢慢回忆故事里的步骤,竟然真的系好了。从游乐场回来后,他逢人就说:“我会系鞋带啦,比妈妈系得还快!” 这种成就感,让他彻底爱上了自己系鞋带。
其实,系鞋带不只是一项生活技能,更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小小里程碑。7 岁的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已经发育成熟,只要方法得当,一周内完全能掌握。关键是要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把技能变成游戏,把要求变成期待。当孩子发现 “我能自己做好这件事” 时,不仅能学会系鞋带,更会收获满满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会推动他们主动尝试更多事情,真正迈向自理自立的成长新阶段。#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