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12小时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实习生 张斓馨 庞泽超
大暑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最热的时节。在躲进空调房吹着冷气、吃着雪糕享受清凉的同时,是否好奇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战国早期的曾侯乙铜鉴缶在炎炎夏日颇受关注。这件铜鉴缶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缶置于鉴内。从功能讲,它是历史上最早的冰箱,使用时,在方缶里面盛酒,鉴与缶的缝隙中可用来盛冰,以达到冰酒的效果。除了可在祭祀和宴飨的时候冰镇酒外,也可用来保鲜食物。馆方负责人表示,“这反映了在2400多年前,中国的古人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用冰技术,在当时的条件下,对自然冰的开采、运输和储存的难度可想而知,青铜时代先民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曾侯乙铜鉴缶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件铜鉴缶同时是一件设计非常精巧的器物,底部是四个昂首张口的小怪兽,怪兽虽小,但装满了酒和冰之后承重是没有问题的,说明制作这件青铜器的匠人对力学的掌握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楚辞·招魂》中记载,“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湖北省博物馆收藏了10余种《楚辞》类古籍文献,大都收录了这份楚国“宫廷食谱”。楚人的“饮”包括清澄的甜酒、带糟的醪酒、酸梅汤及冰冻冷饮等。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恰介绍,相关记载表明,在战国中期,冷饮制作已达到相当水平。
竹席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除了“冰箱”和冷饮,竹席、竹扇、丝绸衣服、瓷枕也是古人消暑必备。湖北荆州望山一号楚墓就出土有战国竹席,可以用它享受一“席”清凉。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则出土有战国竹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保存最完好、年代最早的彩漆竹扇。马山一号楚墓还出土有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等大量丝织品,让人不免对古人的清凉着装充满遐想。
在武汉博物馆,收藏着不同年代的瓷枕,“又冷又硬”的瓷枕,是古人解暑降温、缓解燥热的“入梦神器”。其中,一件宋代影青釉立虎枕,枕面下凹,呈椭圆形,整体造型夸张之中蕴含生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另一件宋代绿釉刻花腰形瓷枕,装饰纹样经久不变,清爽宜人。
影青釉立虎枕 宋 武汉博物馆藏
绿釉刻花腰形瓷枕 宋 武汉博物馆藏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