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17小时前
一年一度的盛夏持续高温,使人受尽了煎熬,让你感受生活在一个百无聊赖的环境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电风扇、空调、冰箱等类防暑降温的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无论是在室内生活还是室外出行,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古代人相比,具有天壤之别。
在持续高温的夏天,古人是怎样度过的,他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防暑降温呢?
其实,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古人也并不会因为夏天的热浪滚滚暴殄而亡,应对夏天他们自有妙招,避暑降温自然也有一套办法。
天然的电“冰箱”
周代时古人就开始用冰窖储藏冰块。到后来,有条件的人都会在家中修筑一个冰窖,冬天将冰雪收集储藏,等到酷暑夏季时拿出来消暑降温。那个时候,家有储冰室是地位和身份显赫的象征,好比现在人的豪车和洋房。
“每到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举,颇属盛事”。明清两代的北京,到了夏季,将冰送到紫禁城及官府、庙坛,是一种重要的官办经济活动。清代的冰窖是由工部都水清吏司掌管,统称“官窖”,特供宫廷、皇家庙坛与官府用冰。
取出冰块放在一个专门的容器冰鉴中,这个容器多为陶器或青铜器。使用的时候将盛装食物的器皿放进去,然后周围铺满冰块,合上盖子,就能保鲜食物或者冷冻饮料。豪门贵族是这样,那么普通老百姓是怎样防暑的呢?
普通人家,夏天降暑的“冷气”主要来源于水井,在水井中放一口大瓮,作为保鲜食品的“冷藏室”;或者把食品放在篮子中,用绳索系上放在井下保存。就是十年前我们乡下的农村也还有人利用水井来降温保鲜的。
人力电风扇
我国古代普通人家纳凉使用的一般都是竹扇,但达官贵人家就有了罕见的依靠人力转动的风扇。
在《西京杂记》,卷一中有这样的记载:汉朝时“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由此可知,早在汉朝时,已经有人制造出一种以轮叶拨风的大型扇凉器具,取凉效果非常好。
虽然这段文字的描述很简单,我们无法从中准确获知这种古代大型风扇的真容究竟如何。不过,依情理可以判定,它的拨风方式应该是轮形旋转拨风,即在巨轮上安上叶片,七个轮连在一根轴上,轴的一头设有摇动手柄,只要摇动手柄,七巨轮作快速旋转,室内空气被搅动起来,达到一屋凉快的效果。这也是古人早期发明机械风扇的雏形。
这种大型人力风扇在当时也是一种高科技专利产品,是皇家贵族专享的“豪华家电”,民间难以见到,自然也就不会有“山寨”版仿制品出现。久而久之,这种古人的聪明才智只能见于古籍了。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降暑方式叫“冰盘”,效果绝对不逊于今天的电力空调。
方法是:从冰窖中取出冰块,放在一个大的陶器中,冰块上放置一个可以旋转的扇形道具。旋转时,让冷气扩散到整个房间里。此物堪称古时的“空调”。
冷饮防暑
我国古代,最初的防暑饮料就是井水。到了汉代开始,出现了蜜水,就是在水里搀加上蜂蜜之类的饮料,非常受欢迎。
相传汉末枭雄袁术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好是酷暑,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找不到蜂蜜。仆人端来一杯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吐血而亡。
隋唐时期,市场上开始出现了类似现在的保健饮料,称之为“饮子”。将苏叶、霍叶、甘草等中药和果品熬制成茶,放置容器内,随时饮用。解渴的同时,还有清热解毒降暑的效果。
跟今天大街小巷都有冷饮奶茶店一样,那时候的“饮子店”也是相当火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古人防暑用甘草等中药和果品熬制成茶,放置容器内,随时饮用,其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国仍然看到民间常用甘草泡水、熬制绿豆汤等方法防止炎热中暑。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