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闻客户端9小时前
7月24日至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内,一场精彩的中国非遗展览正在举行,吸引了众多目光。此次展览汇聚了多所高校的非遗成果,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大漆艺术工作室的师生作品展“釉韵漆语”在此亮相。除了精美的漆器艺术品,参观者还能参与漆画制作,了解漆器制作流程。此次参展作品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体现,不仅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表达与非遗设计语言,还赢得了东南亚多国留学生的高度赞誉。
精美的漆器作品。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带来了蜡染、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学校师生身着传统服饰,向观众详细介绍苗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独特针法技巧,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贵州非遗的魅力。
嘉宾正在和传承人了解蜡染服饰。
贵州民族大学则设立了“面对面交流”主题的傩之历史、傩之表情、傩之交流展台。现场陈列着傩面具、傩道具、制作工具,学校师生现场讲解傩面具的历史与功能,全方位展示了贵州傩文化的内涵。
现场展出的面具。
学者现场交流。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剪纸·剪韵承脉——一纸一世界的文化回响”展区也备受瞩目。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校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此次展览的剪纸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引了各国文化工作者亲身体验剪纸的乐趣。
此次非遗展览是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贵州乃至中国的非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外国留学生体验剪纸并合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亚兰 徐小迪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陈诗宗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