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8小时前
#创作挑战赛九期#
小公爷齐衡娶了申氏后,有段时日总对着窗外发呆。申氏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只在某天午后端来一碟栗子糕。那糕透着淡淡的栗香,放在描金碟子里,齐衡拿起一块,忽然就多吃了两口——这道没在剧中浓墨重彩描写,却藏着后宅女子细腻心思的点心,原是宋代汴京的时令甜品。
宋代人爱吃栗子,《东京梦华录》里记着深秋街头有“炒栗子”叫卖,而士族人家更爱做栗子糕。申氏出身名门,自幼跟着母亲学做点心,这栗子糕原是她的拿手好戏。你看剧里那糕的颜色,像深秋的栗壳色,低调却温润,比任何珠翠都更显诚意。
做这栗子糕,得选刚上市的怀柔栗子,宋代叫“燕山栗”,说“壳薄肉厚,甜如蜜”。栗子洗净后在壳上划十字,用开水烫过再剥壳,这步骤像申氏初嫁入齐府,看似柔弱,却有自己的巧劲。剥好的栗肉放在碗里,上锅蒸半个时辰,蒸到用勺子一碾就成泥,这绵软的口感,像极了她藏在端庄里的温柔。
栗泥里加两勺白糖、一勺黄油,拌匀后放在案板上揉,像明兰处理家事时的耐心,得反复拿捏。宋代人做糕爱加“糯米粉”,申氏便取等量的糯米粉,用温水揉成面团,蒸透后与栗泥混合,这白与褐的交融,像齐衡与申氏的相处,慢慢磨合出默契。
模具选圆形的木模,内壁刷层熟油,把栗泥面团压进去,磕出来的糕上便印着简单的回纹,像齐府书房的窗棂,古朴又雅致。剧中申氏做这糕时,总爱在顶上嵌颗蜜枣,那点红像冬日落雪的梅蕊,添了几分俏色。
蒸糕时要用细竹篾垫底,防粘又透气,就像申氏在齐衡面前,既保持距离又不失关怀。大火蒸一刻钟,揭开蒸笼盖,栗香混着米香漫出来,能飘满整个齐府,比宴席上的熏香更让人安心。
当年齐衡吃这糕时,先闻了闻,栗香里带着淡淡的甜,连日的愁绪先散了些。糕体紧实却不硬,舌尖触到蜜枣的甜,像吃到藏在栗泥里的小确幸。他看着申氏,忽然说“你做的糕比外面买的好吃”,这话虽简单,却比任何情话都更让申氏心安。你看剧里那糕的切面,细腻得没有颗粒,像极了申氏的心思,缜密又温柔。
后来齐衡在朝堂受挫,申氏总会做栗子糕。齐衡吃着糕,听申氏说些家常,那些官场的烦忧仿佛都被这口甜融化了。这栗子糕在齐府,早不是普通点心,而是夫妻间无声的理解——就像申氏从不说“我懂你”,却总能在齐衡失落时,端出最合心意的那碟糕。
现在做这栗子糕,不用木模,用保鲜盒压成型再切块也行。蒸好的糕放凉后,裹层椰蓉,多了份椰香,像给这道古点心添了点新意。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糕,孩子抢着要带蜜枣的那块,笑声混着栗香,像极了剧中齐府难得的温馨时刻。
试着做一次吧,当栗泥在案板上揉动时,你或许会懂申氏的心意。原来最深的关怀,从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像这栗子糕,用最朴素的食材,慢慢熬出最温润的滋味,藏在每一口甜香里,熨帖着岁月的褶皱。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