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客户端20小时前
“现在定存利息太低,不如换这款‘会长大的保单’。”近日,南宁市民周女士受邀参加某银行支行的会员活动,现场客户经理反复推荐一份“锁定终身复利”的储蓄型保险,让她既心动又犹豫。储蓄利率走低,不少市民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被工作人员推荐过储蓄型保险产品。此类产品究竟适合哪些人群?利率模式如何影响收益?购买时又该注意什么?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专业人士,为市民梳理投资逻辑,提供实用指南。
核心受众:中年群体与养老需求者成配置主力
“储蓄型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安全、确定的长期现金流规划。”中信保诚人寿广西分公司专家指出,从人群特征看,五类投资者适配度较高:
一是追求资金安全、厌恶投资风险者;
二是需为子女教育或养老强制储蓄的中长期规划者;
三是已配置健康险、有闲置资金进行中长期配置者;
四是收入稳定、能承担3~5年持续缴费压力的群体;
五是有税务筹划或财富传承需求的高净值人群。
从年龄上看,30岁到50岁的中年群体是核心受众。他们收入稳定、家庭责任重,既需要强制储蓄防止“钱在不知不觉间花掉”,又希望锁定一笔确定的钱应对将来。55岁以上、临近退休的人群同样可以考虑,能利用其稳定现金流特性补充养老收入。反之,刚毕业、收入起伏较大或两三年内有大额支出计划的市民,则需谨慎,储蓄型保险需连续缴费,中途退保不仅收益折损,本金也可能受损。
“保守型投资者是主要目标受众。”专家强调,产品合同约定的保额递增和现金价值增长机制,能为教育、养老等长期规划家庭提供定向资金支持,同时满足高净值人群财富定向传承需求。但需警惕,短期资金需求者或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与收益落差。
利率博弈:固定、分红、万能模式如何选?
据了解,当前市场上的储蓄型保险主要分为固定利率、分红利率和万能账户三种模式,收益方式和风险特征各有不同。
固定利率模式以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为代表,采用固定预定利率(目前市场主流为1.5%~2.5%),现金价值增长写入合同,不受市场波动影响。优势是收益确定,适合预期利率下行期的稳健投资者;缺点是灵活性差,市场利率上升时投保人无法分享额外收益。
分红利率模式采用“固定利益+浮动分红”结构,固定部分(如2%预定利率)提供基础保障,分红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挂钩。即便分红为零,固定利益仍可保本;市场向好时投保人可分享超额收益。此模式适合预期利率波动或长期可能回升的环境,能在稳健基础上增加收益弹性。
万能账户模式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如1.75%~2%),实际结算利率随市场浮动。经济上行期回报可能较高,市场低迷时收益可能降至保底水平,波动性大。适合能承受一定风险、希望灵活调整资金的投资者。
选择策略需结合市场环境与个体需求,追求长期收益稳定选固定利率模式;想平衡稳健与收益潜力选分红模式;接受短期波动、追求更高收益可以选万能模式。低利率趋势下,固定利率模式确定性优势明显,分红模式在不确定市场中可兼顾基础回报与红利增长潜力。
避坑指南:购买前需厘清四大关键点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保障,储蓄功能仅为附加价值。”中信保诚人寿专家提醒,市民配置储蓄型保险时需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保障优先原则,保险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储蓄功能仅为附加价值,切勿本末倒置;
二是关注核心内容,包括责任条款、合同现金价值。在现金价值表中,会明确各年度现金价值和生存金,分红险的分红是浮动的,可能为零,演示数据仅供参考;
三是投保渠道选择,通过正规渠道或专业顾问购买,若线上投保需仔细阅读条款、免责等内容;
四是机构选择考虑,优先考虑经营稳健、股东实力强、分红历史稳定的保险公司,这类机构抗风险能力更强,能更好平衡保底收益与分红潜力。最后提醒,长期持有才能实现预期收益,提前退保可能造成损失。
南国早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是广西百姓口碑榜——金融服务口碑榜的常设栏目,致力于搭建市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这里,市民、网友可以讲述金融消费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投资理财过程中的疑惑,本报将联络咨询金融机构或权威专家,为大家提供专业解答。
▲扫码进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专题,留言或提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