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20小时前
人这一生,是分阶段的。但我们慢慢发现,那些所谓“明确的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其实没有那么清晰的区分。没有一条线划分你是童年还是青年,更没有一声提示告诉你:你现在,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然而,中年沉默着到来:在做完体检报告,指标的升降之间;在辅导孩子功课的某个崩溃的晚上;在下班后还为工作所扰的那些时刻里……
“中年”这个词,好像意味着一种负担、焦虑,每天面对着永远做不完的事、背不完的责任。与之相比,青春灿烂的岁月就让人无比怀念。
但作家毕淑敏说,她申请“延长中年”。她认为,中年不是夹在青春和老年之间的过渡,而是她一生中“最为勇敢的时刻”。
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边咽下委屈,一边继续努力工作撑起生活;我们知道追梦不易,却仍然不舍得放弃;我们抱怨着家庭的重担,却也在尽全力照亮长辈和孩子的明天。
前段时间,“25岁是人生的七点半”这句话走红网络。如果说25岁是在早晨,那么中年或许就是人生的十点半,我们一路跋涉,等走到人生的午后,阳光正暖,不迟也不晚。愿你在这个阶段,活得更从容,也更勇敢。
延长中年
作者毕淑敏
01
尽管有种种的不如意,思前想后,我依旧恳请延长我的中年阶段,因为这是我最勇敢的时刻。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原始人的化石中极少发现罹患癌症的证据,究其原因,除了那时山青水秀无污染,也有学者认为他们三十岁左右就已夭折,根本还没来得及活到癌细胞肆虐的高龄。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接近八十岁,北京的这个数字也到了七十八岁,女性的寿命还更长一些。这消息让人欣喜,“寿”是东方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喜色。好比一座大厦,原本图纸上盖的是六十层,古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嘛!现在居然多出来了二十层,岂能不让生命的开发商喜出望外?建筑面积一下子涨了若干平米,可以从容安排更多的房客入住了。
人生七彩虹,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年龄界限,比如十八岁以前是少年,三十岁之前是青年,再往后就是中年了——现在楼房加高,各个阶段如何分配就成了新问题。联合国的法子是把青年的尺度放宽到四十五岁,这对所有不愿老不服老不承认老的人是个极好的消息。
毕淑敏
02
但我心里总不踏实,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和一个四十四岁的青年,是一代人吗?后者简直就是前者的老爸老妈了。孩子和父母同属一个年龄段,固然是美好景象,但实用起来,恐有不便。比如说开发一款面对青年人的时装,二十岁的年轻人求的是袒胸露臂靓丽凉爽;四十多岁的人就要顾忌腰背别受了风,以防跟“五十肩”提前挂了钩。
大学里,常常听到二十多岁的学子,满面娇羞地称呼自己是“男孩子”“女孩子”,甚至见过一个四十多岁的离婚女子,沧桑地说“我们女孩子——”童年就像上等拉面,被抻得如此之长。唯一没有歧义的,可能是老年了。六十岁以上是老人,一百二十岁也是老人。
03
多出来的二十层楼如何分配?是把膨大起来的蛋糕均切到每个年龄段上,还是一股脑地塞进老年这只集装箱?
回眼检索一生。我的童年还算幸福,吃穿不愁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但那时的我,没有劳动能力,太孱弱也太无知了。这虽然不是我的过错和责任,但童年的长度已达到我忍耐的极限。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最迫切的渴望——快快长大成人!
青年阶段。我记得那时气血方刚的味道,也怀念一目十行的好记性。体能充沛,奔跑的速度是一生中的颠峰。但我依然决定把多出来的寿命从青年阶段掠过,不再回头。那时青涩冲动,多目空一切的虚妄和浅尝辄止的窃喜。我虽绝不后悔逝去的青春,但我不期望它被延长。
中年阶段。这个时候的我,不再豆蔻年华人面桃花,不能无忧无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负有太多的责任和期待,常常抚摸着酸硬的肩脊眺望远方,不知还有几程风雨横亘荒野。职场的中流砥柱,要承接更多风险。学术的栋梁之材,要秉烛夜读承上启下。侍奉患病的双亲,长夜漫漫,守候着岩洞滴水般的输液瓶。抚慰拼搏中的家人,要有海一样的襟怀丝绵一样的柔肠……
老年阶段是大厦屋顶,琉璃华美反射阳光,也许它的观赏意义大于实用价值。顶楼的房间,即使附送花园也避免不了无法冬暖夏凉的缺陷。眼睛已经有一点花了,从昏暗的室内走到明亮的蓝天下,会有几秒钟的恍然,好像一架聚焦不灵的望远镜。额上已盘了细密的皱纹,有些是困难的思考烙印在那里的,有些是长久的欢颜聚起来的。手指失去了柔软和灵活,晨起后有轻微的僵直。双腿早已没有麋鹿般的弹跳和轻盈,上下地铁通道,不能跨越两级,只能一个个台阶稳步前进……
尽管有种种的不如意,思前想后,我依旧恳请延长我的中年阶段,因为这是我最勇敢的时刻。
晚安~❤
《昆仑约定》是作家毕淑敏最新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个性鲜明、敢于牺牲、保家卫国的军人形象。未定国界处,气候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挑战重重,戍边战士不畏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
毕淑敏从亲历者的角度,以其一贯的细腻笔触,刻画着边疆部队生活,也用医者仁心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谈到《昆仑约定》时,毕淑敏说,我都七十多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把那些珍贵的、刻骨铭心的、必须述说的回忆,交给了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说。
“你醒了,现在是2001年一个普通的晚上……” | 夜读
“任何情绪,在下雨天都被允许” | 夜读
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出发 | 夜读
星标“人民文学出版社”,愿好文学始终与你相伴~
星标指南:点击账号↑
稿件初审:张 瑶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END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