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3小时前
你多久没去照相馆了?
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
东南20公里的阿干镇
“阿干照相馆”的闪光灯
穿越多年岁月,仍在闪烁
今年44岁的魏伟
轻触着父亲留下的大画幅相机
全神贯注地为慕名而来的客人拍照
2025年7月29日,魏伟(右一)在阿干照相馆里挪动背景板,准备为几位专门赶来拍照的西安游客拍摄全家福。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阿干照相馆”建成于1972年
魏伟的父亲魏洁雄1974年进入照相馆工作
起初这里还是一家国营单位
那时候每逢节日、庆典
镇上的单位就会请照相馆的师傅去拍照
这是2025年7月29日拍摄的阿干照相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3年12月9日,魏伟的父亲魏洁雄在阿干照相馆的暗房里查看冲印好的底片。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2024年,父亲魏洁雄去世后
魏伟接过了这个老照相馆继续经营
那些被数码时代遗忘的显影剂
在暗室中悄悄定格住当下人们的生活瞬间
2025年7月29日,魏伟(右一)在阿干照相馆里为几位专门赶来的西安游客拍摄全家福。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一路走来
阿干照相馆不仅为镇上的居民
留住了最美好的记忆
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变迁
2025年7月29日,魏伟在阿干照相馆的暗房里冲洗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在老一辈人的回忆里
照相是大事
也是奢侈事
丰收、团圆、结婚、生子……
往往只有在这些重要场合
人们才舍得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
1956年,湖北荆江分洪区瓦池农业社社员胡成中一家在照相馆合影,纪念合作化后的第一个大丰收。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 摄 1956年夏收分配时,河南孟县(现为孟州市)五六一农业合作社的周道玉一家分得1400斤小麦。这是周道玉全家在照相馆照“全家福”。新华社发(唐茂林 摄) 1962年,上海万象照相馆摄影师在给两个小顾客拍照。新华社记者 卢鸣 摄
曾经
照相,是要等一等的
等一场丰收的喜悦漫过田埂
等一次团圆的笑声填满屋子
等红绸裹住新人的衣角
等襁褓里的婴孩睁开好奇的眼
唯有这时
人们才会郑重地走进照相馆
让镜头框住这些沉甸甸的时刻
1980年,四川什邡县(现什邡市)供销社增设了六个农村照相馆,解决了社员照相难的问题,受到群众欢迎。新华社记者 熊汝清 摄
照相馆里
藏着太多细碎的暖
摄影师轻轻扶正老人的衣襟
教年轻人放松紧绷的肩膀
等待的间隙
有人对着镜子理理头发
有人小声商量着要选哪种背景
空气里飘着胶片和期待的味道
1986年,沈阳市生生照相馆的摄影师在为儿童照相。新华社记者 肖野 摄 1988年,一对新人在北京中国照相馆拍结婚照。新华社发
每一张照片
都像被精心收藏的时光标本
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温度
老人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岁月的从容
中年人挺直的脊背透着生活的底气
年轻人眼里的光闪着对未来的热望
孩子们攥紧的小拳头里裹着天真
这些定格的瞬间
如今看来仍像炉火
能温暖记忆
1964年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上展出的作品《师徒俩》。新华社发(朱光明 摄) 1961年中国摄影学会主办的“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上展出的作品《红领巾》。新华社发(姚经才 摄) 1961年中国摄影学会主办的“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上展出的作品《公社姑娘》。新华社发(肖庆云 摄) 1964年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上展出的作品《老农》。新华社发(李志涛 摄) 1962年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上展出的作品《趣语》。新华社发(李文芳 摄) 浙江省平阳县的蔡桂莉、黄笑和、黄笑平、陈小玲、李爱月、姜小飞、黄丽丽、金锦丽在1977年至2011年间的合影(拼版照片,上左:1977年、上中:1981年、上右:1991年、下左:2001年、下右:2011年)。她们是初中同学,1977年7月17日,她们在平阳县昆阳镇一家照相馆拍了张合影,并相约每年都拍一张合影作为友谊的纪念。
日子往前跑
生活的记录方式也在变
如今的“照相馆”里
少了拘谨
多了自在
有人自己调角度、按快门
笑出最松弛的模样
有人对着3D模型惊叹
指尖拂过立体的轮廓
有人在互动场景里打闹
让快门跟着笑声跳动
2013年5月2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一家照相馆里,两名顾客在照相馆内自拍。这家照相馆化妆间、服装室、摄影棚和专业摄影器材一应俱全,唯独没有摄影师。来到照相馆的顾客可根据喜好选取不同风格的服饰和妆容,进行创意自拍。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13年1月17日,在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一名3D打印照相体验馆的工作人员展示已经制作好的3D人物模型。新华社发(王振 摄) 2017年7月1日,观众在北京751“活的3D博物馆”互动拍照。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2024年7月15日,游客在重庆市江北区的一家自助照相馆内体验自助拍照。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从胶片到数码
从等待到即时
变的是记录的方式
不变的是想把生活里的甜、暖、盼
都好好收进时光里的心意
来源丨新华社(记者 陈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