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2小时前
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去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2299人,一审结案数同比增长131.2%,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余元。同时,最高法发布了4起典型案例。
2016年9月,被告人艾某忠为主出资成立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某医院有限公司并任法定代表人。2018年初,该医院成为医保报销定点医院。2018年12月,医院更名为大同市平城区某医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艾某宇,但实际控制人仍为艾某忠。艾某忠多次召集艾某宇、张某才、李某、牛某鹏、张某国、赵某等人商议骗取国家医保基金。医院到周边各地(县区)吸引、招揽病人住院,鼓励、安排本院职工及家属住院,内科和骨科两大科室主要负责,其他科室辅助配合,采取虚增药品进价、药品重复入库、虚增临床用药、检查费用、虚报床位、空挂床等方式和手段,大肆提高、虚构住院费用,制作假病历,将虚假数据上传医保中心,骗取国家医保基金。截至2020年底,医院虚报金额970余万元,其中未拨付金额200余万元,系诈骗未遂。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艾某忠等人共同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情节,依法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艾某忠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艾某宇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其他被告人也均获刑罚。
其他三起案件,还包括定点医药机构的控制人通过篡改检验报告等医疗文书方式,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例;非法收购、销售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案件;参保人员骗取医保基金的典型案例。
最高法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全力推进打击整治医保骗保犯罪工作,坚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