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羊城派3小时前
据媒体报道,广东存量隐性债务自2021年在全国率先清零后,已连续四年保持为零。自2021年“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旧三角循环拆解并迅速调整后,广东迅速果断斩断旧三角循环并推动存量隐性债务等风险出清,历经三年快速调整后,经济增长已经企稳并持续回升。在此基础上,广东“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已初见端倪。
从旧三角循环迈向新三角循环的转变,不仅是新旧动能转变的生动体现,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在较长时间内都依赖增量基础建设,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房地产等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房地产等基础建设由增量市场逐步转为存量市场,摆脱旧有的“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发展路径依赖,迈向从要素、投资驱动到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显得至关重要。
过去,广东主要依靠外需拉动、依靠大规模土地投资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现今,广东正加快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广东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落,在投资总量中的占比已经从高峰期的40.9%回落至27%;但工业投资却突破1.5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7.2%,成了投资“主力军”。说明广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了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的战略之举、长远之举。在产业新动能方面,今年上半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5.4%、33.0%;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2.2%、34.0%、23.0%、58.2%,彰显了广东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的成效。
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背后,得益于广东加快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构筑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体系。在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3.6%左右,广东已建和在建国家大科学装置数量达10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6家,数量居于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在金融支持方面,出台“科技金融15条”,推动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拓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为产业科技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广东正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为主线,加快贯通新三角循环,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加快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将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经济大省更好地“挑大梁”。广东要持续畅通“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文丨杨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