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3小时前
“你就是太焦虑了,一年级孩子写错几个拼音怎么了?” 老公一边剥着橘子,一边漫不经心地劝我。他刚下班回家,就看到我对着儿子的拼音测试卷唉声叹气,卷面上的红叉像扎眼的补丁,把 “b” 写成 “d”,“p” 和 “q” 混得一团糟,声母韵母拼错了大半。我把试卷推到他面前:“你自己看,全班 42 个孩子,就他一个声母表还背不全。”
老公拿起试卷,起初还带着 “多大点事” 的笑意,手指划过那些触目惊心的红叉时,嘴角的弧度渐渐消失了。他翻到背面,看到老师用红笔写的评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拼音基础薄弱,需加强辅导”,指尖顿了顿,没再说话。客厅里只剩下墙上时钟滴答作响,刚才还指责我 “小题大做” 的男人,此刻正对着一张皱巴巴的试卷发呆。
其实他不懂,这些红叉戳中的不只是分数。上周家长会上,老师特意提到:“拼音是语文的基石,一年级跟不上,二年级识字、朗读都会受影响。” 我看着别的孩子在课堂上流利拼读,儿子却低着头抠橡皮,心像被揪着一样疼。晚上给他听写声母,教了五遍的 “d”,他还是写成左半圆朝右,我忍不住提高音量,他眼圈一红,把笔往桌上一扔:“我就是记不住!”
老公以前总说我 “被焦虑裹挟”。他看到我在家长群里追着老师问作业,周末报拼音辅导班,就摇头叹气:“我们小时候没人管,不也照样上大学?” 可当他亲自坐在书桌前,教儿子区分 “b” 和 “d” 时,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他把两只手弯成半圆,说:“你看,像不像小勺子?朝右的是 b,朝左的是 d。” 儿子眨巴着眼睛,点头说懂了,可下笔还是错。反复几次后,老公的声音也带上了急躁:“刚才不是说懂了吗?”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愣住了 —— 这语气,和我昨天辅导时一模一样。
那天晚上,我们第一次就孩子的学习问题平静地聊了很久。老公说,他没想到拼音这么 “绕”,更没想到儿子会因为写不对而偷偷抹眼泪。“以前觉得你焦虑,是因为没看到他在学校的样子。” 他看着我打印的拼音练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易错点,突然说:“明天我早点下班,咱们一起陪他练吧。”
现在的每晚七点,书桌前不再是我一个人对着红叉发愁。老公会用卡纸做声母卡片,我负责编儿歌帮儿子记忆,“像个 6 字 bbb,像个 9 字 qqq”。当儿子第一次准确写出 “d” 时,我们俩比他还激动。老公悄悄对我说:“原来不是你焦虑,是我以前太想当然了。”
那些拼音测试卷上的红叉,像面镜子,照出了父母在教育路上的笨拙与成长。或许每个家长的焦虑背后,都藏着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而那些看似 “淡定” 的背后,往往是还没真正走近孩子的世界。当老公不再说 “你太焦虑”,而是拿起拼音卡片陪儿子练习时,我知道,我们终于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 不是被焦虑驱动,而是为了孩子眼中重新亮起的光。#创作挑战赛九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