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2小时前
近日,北京地方标准《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根据目前公交运营实际,《规范》提出,招呼站是常规公交线路根据乘客上下车需要,车辆临时停靠的站点,公交车招手即停。相邻站点间距大且站点间有少量乘客需求的,可设置招呼站,招呼站应具备公交车临时停靠条件和乘客候车条件。招呼站站牌可与灯杆等设施合并设置,其他设施可参考常规公交站按需设置。定制公交、响应式公交必要时也可单独设置停靠站,站台设置应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
近年来,北京公交不断升级迭代,极大便利了市民出行。多模式、多样化的公交线路,对站台设置提出新要求。目前,北京部分区域存在站点间距过大的问题,导致乘客上车前、下车后步行距离过长。招呼站的设立,覆盖了传统站点难以触及的“神经末梢”,能有效解决“有需求无站点”的矛盾。市民可等候的站点增多了,就有更多上班族能在小区门口挥手乘车,更多学生在离校不远的站点等候回家车辆,更多买菜购物老人也不必拎着大包小包气喘吁吁地找固定站点。公共服务的便民性,不就体现在让市民少走几步路、少等几分钟的体验中?
值得注意的是,设置招呼站的区域,往往是有需求、但需求量比固定站点少的地方。若在此类区域设置固定站点,很可能陷入“投入多、效益低”的困境。按照《规范》编制说明,乘客招手、司机停车,减少了公交车无效停靠带来的时间损耗与能耗浪费;招呼站站牌可与灯杆等设施合并设置,节约了空间、降低了建设成本。在填补服务空白的同时,“招手即停”的弹性服务,让有限的公共资源向更有需要的地方倾斜。以“轻量级”模式适配少量需求,既让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也契合绿色的城市发展理念。
北京公交的人文温度,不止体现在公交站点的加密、公共资源的整合、通行效率的提升。除了设置招呼站,《规范》还提出,设置电子站牌向乘客提供车辆到站预报服务,实时公交动态信息的更新周期应不超过30秒,电子站牌宜与站牌一体化设计;新建、改扩建车站时,车站配套设施宜预留电力和高速互联网接入条件,并预留手机充电、自动售货机、周边一体化查询机等设施设置条件;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三环内主要干道、城市副中心、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区域,采用通透型候车亭,不遮挡视线和影响景观……用精准数字消除乘客的等车焦虑,用贴心设置关照市民的临时需求,用潮流设计增添街巷风景的魅力。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细枝末节,城市的文明刻度也在点点滴滴中悄然提升。
随着城市治理精细化程度的加深,公交站点的迭代升级承载着更多期待。公交站台也是城市的面子,只要把乘客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不断提升服务多样化水平,与时俱进提升服务质量,一个个公交站点也就是京城的暖心驿站。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