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客户端3小时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人工智能如何避免在科普场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数字解说员如何更好地“上岗”服务?8月7日,聚焦智慧场馆建设的关键挑战与破局之道,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第三期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在新疆科技馆拉开帷幕。
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第三期行业交流研讨活动现场。图/新疆科技馆提供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委会、新疆科协联合主办,全国200余位专家学者、高新技术企业代表齐聚乌鲁木齐,展开一场关于科技馆智慧转型的“头脑风暴”。
智慧场馆的核心在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物理场馆在数字与虚拟空间的精准映射和高效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在主旨报告中描绘了智慧场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赋能个性化服务的蓝图。他特别强调,数字人解说等创新应用是智慧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数字员工”上岗,正是实现虚拟与现实高度融合、提升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关键路径之一。
AI在科普场景的应用并非坦途。天津大学副教授潘刚犀利指出,当前AI智能体虽广泛应用于教育科普、文化场馆等领域,但在垂直专业领域存在“知识盲区”,容易生成看似丰富实则不准确的内容,引发“幻觉”风险,误导观众。破题之道何在? 潘刚强调,必须用“真材实料”训练AI——依托真实馆藏文档、权威百科及展品资料库进行模型再训练,并建立特定场景的微调流程,才能显著提升AI在科技馆等严肃场景下的可靠性和专业问答能力。
此次为期两天的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专家报告、案例分享、深度研讨、实地调研及成果展览。活动还同期启动了 “科普母亲——雪莲花科普志愿者”培训班,特邀来自山西、郑州、武汉科技馆的专家授课,通过分享前沿实践经验,助力新疆本土科普场馆服务水平跃升。
新疆科技馆副馆长张韶华说,此次活动不仅是技术赋能科普的思想碰撞,更是现代科技馆体系协同发展的新起点。通过汇聚专家智慧与企业力量,将为“十五五”时期科技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系统性方案,助力构建更加高效、普惠的现代化科普服务体系,推动科普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依丽达娜·伊力哈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