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4小时前
万众期待的《锦绣芳华》大结局终于揭晓,然而,期盼已久的观众们却集体傻眼。
剧集刚播完,“锦绣芳华结局烂尾”的词条就一路狂飙冲上热搜榜首,评论区炸开了锅,全是吐槽声浪:“这结局是赶着收工吗?”、“编剧是没睡醒还是写一半跑路了?”、“追了这么久,结局给我看这个?真被喂了一口屎!”
最让观众意难平的,当属反派宁王的结局。
这位前二十多集里老谋深算、多次在绝境中翻盘的狠角色,铺垫了两季的终极对决,竟在一瞬间草草收场——蒋长扬带兵杀回,刘畅突然把剑架在宁王脖子上,轻飘飘一句“我本来就是墙头草”,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观众们怒了:“宁王死得也太憋屈了吧!说好的权谋智斗、生死较量呢?铺垫了整整两季,就这?离大谱!”
刘畅的结局更是让观众目瞪口呆。
这个前期坏得带感、疯得偏执、爱恨交织的角色,他的死亡竟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流放路上,被一个疯乞丐张谦当街一刀捅死。
如此潦草的死法,完全消解了角色复杂的情感内核,连县主随之而来的崩溃反应也仓促得像走过场,毫无情感铺垫。
“魏哲鸣把刘畅的疯批美人演得深入人心,结果就给他安排个街边乞丐捅死的结局?编剧你出来,我保证不打你!这盒饭领得太憋屈了!”网友们的愤怒几乎要溢出屏幕。
最让观众觉得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是女主牡丹的“金手指”脱困。
那个以智谋著称、屡次靠头脑化解危机的牡丹,在最终决战里却被强行降智——被刘畅锁在屋里后,靠“恰好”会配迷香、“恰好”嘴里含了解药、“恰好”刘畅让她配香料……一系列强行安排的巧合堆砌,硬生生迷晕了刘畅才得以逃脱。
“编剧是没招了吗?牡丹前期的高光智谋呢?全靠‘恰好’来推动剧情?
这金手指开得也太生硬了吧,把观众当傻子糊弄呢?”观众们的吐槽一针见血。
不得不承认,《锦绣芳华》的演员们拿出了看家本领。
杨紫饰演的牡丹,在“芳园反杀”那场戏里,从绝望麻木到狠厉反扑的眼神转变堪称教科书级别;
梦见蒋长扬那段无声落泪,更是将破碎感演绎得让无数观众心碎。
李现则把蒋长扬的双面性演活了,忠勇表象下暗藏汹涌的复杂心绪,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万千层次。
魏哲鸣的疯批美人形象深入人心,张雅钦演绎的县主从狠毒到心如死灰的转变更是让人心疼。
然而,再好的演技也架不住剧本的崩塌。
演员们用尽全力在演,剧本却像漏了气的皮球——怎么拍都撑不起那股劲。
杨紫杀青时那句“再见,牡丹”如今看来带着一丝讽刺,粉丝们只能心疼地刷屏:“姐姐演技封神,却救不了这稀碎的结局!”
猫眼数据也印证了观众的不满——开分8.2的口碑佳作,在大结局播出后评分一路下滑,最终跌至7.5分。
更深的失落,源于整部剧内核的偏移。
对比其前作《国色芳华》,差异巨大。
《国色》中,牡丹是绝对核心,她的成长、她的智计、她的“女子立世,不靠攀附只凭本事”的宣言,是贯穿全剧的灵魂。
权谋只是辅助线,服务于女性力量的绽放。
到了《锦绣芳华》,重心却明显偏向了蒋长扬与宁王的权斗战场。
牡丹的智慧光芒被大幅削弱,甚至在大结局的关键脱困中,也只能依赖编剧硬塞的“金手指”巧合,而非自身的智谋破局。
她掷地有声的宣言,在权谋争斗的喧嚣中显得微弱无力。女性角色的高光时刻被掩盖,沦为宏大叙事里的陪衬。
制作依旧精良,场景服化道肉眼可见地烧钱;
演员们依旧全力以赴,贡献了无数演技高光片段,尤其是杨紫的哭戏,几乎可以“封神”。
但这一切,都被核心剧情的“火候不足”拖垮了。
宁王死得憋屈,刘畅死得儿戏,女主脱困靠金手指,女性角色的光芒被权谋的阴影覆盖—— 观众期待的那口醇厚回甘,最终只尝到了寡淡与错愕。
大结局播出当晚,剧集相关话题阅读量瞬间突破5亿,豆瓣短评区3小时内涌入上万条评论,其中近七成直指结局仓促崩坏。
观众们期待的,是在命运洪流的无情裹挟中,看到角色凭借自身力量挣扎、碰撞、最终闪烁出的人性微光,是对复杂情感与智谋交锋的深度刻画。
结果,等来的却是潦草收场和强行降智,遗憾远大于感动。
《锦绣芳华》用大结局的争议证明:再华丽的袍子,若爬满了仓促与敷衍的虱子,也终将失去观众的青睐。
当精心铺陈的人物弧光被强行掐断,当角色信念沦为空洞口号,再精致的制作也难掩灵魂的苍白。
只希望创作者能真正听见这海啸般的呼声——毕竟,被伤透的观众心,比任何数据下滑都更难挽回。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