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08-11 09:55
存款取款单笔超5万元,或不用说明“来源”和“用途”,央行、证监会等三部门发文征求意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征求意见稿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此外,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过5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或者影印件。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 据报道,2022年,针对自然人客户单笔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的反洗钱监管规则,曾引发广泛社会争议。 2022年1月,三部门曾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令〔2022〕第1号)。该办法第十条曾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部分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烦琐性,甚至担忧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因此该规定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且不会降低业务便利性。然而,该办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实施,但在当年2月21日,三部门发布公告,宣布“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持续至9月3日。业内人士认为,制定《管理办法》是落实反洗钱法和迎接国际评估的必然之举。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反洗钱法》明确了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原则,《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细化和落实。今年底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反洗钱国际评估,《管理办法》有助于我国在评估中展现良好的反洗钱工作水平,关乎我国扩大金融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大局。
来源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每日经济新闻、扬子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网友30918
2025-08-11
应该5万左右
网友95170
2025-08-11
关注
网友21123
2025-08-1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