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2小时前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廖子萱 程润阳)8月11日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在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内,志愿者俯身为轮椅使用者小王佩戴MR设备,小王原本紧张的表情逐渐舒展,惊喜地喊道:“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biángbiáng面!”这个温馨场景,正是西安市雁塔区残健同行残障服务中心组织的“轮行看西安”系列活动。活动的发起人何沛,坐在轮椅上微笑着,这个画面让她想起了20年前的自己。
反复骨折 她依靠轮椅生活
“80后”何沛向记者回忆道,命运在她3岁和6岁时接连开了两个残酷的玩笑——先后患上粘多糖症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这两种罕见病。拍片、接骨、打石膏,“大头娃”“熊掌手”“怪人”……这些痛苦的医疗程序和陌生人的议论,构成了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由于反复骨折,这个爱学习的小姑娘最终不得不依靠轮椅生活。她清楚地记得,当自己坐上轮椅后,“不仅是视线变矮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然而,平常推轮椅、捡拾东西,上下台阶都需要别人帮助。这些点滴小事在心中埋下了感恩和帮助残友的种子。
破茧成蝶 她成为心理咨询师
“身体残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理疾病!”这是她最深刻的感悟。20岁时,何沛报名专业心理学校,系统学习心理学课程。经过不懈努力,她成功考取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那时她暗自下决心:“我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帮助别人!”
在与残疾朋友的相处中,何沛发现仅做心理疏导远远不够,“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没有保障,要让他们有事做,感觉到自己有用!”于是,她开始策划各种助残活动。2008年,她带领残障成员和志愿者组建残障志愿联盟,第一次组织百名志愿者街头义卖。“当残疾孩子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为残友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何沛回忆道。
小郭上初一时被确诊患有罕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大学毕业后的半年里,他走路经常摔跤。在何沛的鼓励下,小郭通过微信语音参与合诵练习。“朗读,是一个可以展示自我、增进自信的方式!”小郭说。如今,他不仅考取了社会工作初级证书,还积极参与到中心的各项活动中。
组建团队 服务残障人士超千人
“打卡无障碍”项目是何沛团队的创新实践。通过组织轮椅使用者实地走访,他们记录了30余处无障碍设施情况,还设计互动游戏让参与者了解无障碍建设。“我们不是在消除残疾,而是在消除障碍!”何沛说,“就像朗读让我们学会把伤痕变成酒窝。”
何沛拿出一张“重点对象分布图”,这是与由一线社工、残障骨干共同绘制一张特殊的民生地图,详细标注着社区内需要关注的残障家庭。
“奶奶,切记不轻信陌生电话、不轻易转账汇款。”“王叔,您看这里有个‘去乘车’按钮!”何沛带领团队一直实践着残疾人社会工作。
十几年来,何沛培育了8支残障自组织,培养了近百名残障骨干,开展了20余个品牌助残项目,直接服务残障社群超千人。她也获评“中国好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陕西自强模范”。
“现在当我俯身帮助别人时,突然发现世界变高了。”从被命运捉弄的残疾人,到帮助千人的专业助残者,何沛用她的人生诠释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谛。正如她常说的:“我们要做的不是俯视或仰视,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平视这个世界。”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