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0小时前
世运会啦啦操赛场,中国队男生撑起“半边天”!
男生跳啦啦操是什么体验?
“血脉偾张,热血沸腾”
“能够热血澎湃地做自己”
“紧张又激动,因为呐喊声很大”
“欢迎更多男生加入我们”
……
在成都世运会啦啦操比赛中
平时总为其他人加油的啦啦操队员
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享受“4D环绕般”的掌声和喝彩
中国队选手马科唯/林奕航组合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中国队两对组合并未夺牌
却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
因为在这个女生的“绝对统治区”
中国队却由男生撑起了“大半边天”
在参赛的11支双人花球队伍中
中国队四名运动员
有三人是男生
包括王亚洲/李嘉欣男女组合
和马科唯/林奕航
他们是全场唯一的男子组合
除了中国队之外
只有英国队有男女组合
其他队伍都是纯女子组合
中国组合马科唯/林奕航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男生手拿花球、跳啦啦操观感如何?
“太有感染力了!”
“超绝力量感!”
“比女生跳得还有感觉!”
……
强势夺冠的美国队
也被中国男生的啦啦操表演惊艳
美国队队员悉妮·马丁激动地说:
“看他们表演太有趣了
就像能从舞台上飞起来一样
他们的技巧,还有他们的一切
我当时就想:天哪
拜托继续跳下去,我还想看!”
这真是说出了小编的心声
美国组合赫夫特/马丁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赛场上
中国男孩们手拿花球,神情投入
在强节奏音乐伴奏下
献上极具冲击力的
横劈腿跳、翻腾等一系列精彩表演
充满了力量感
现场观众 甚至其他参赛队伍
都为他们献上激情呐喊
美国组合赫夫特/马丁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
集体操、舞蹈、音乐
健身、娱乐于一体
主要分为技巧啦啦操
和舞蹈啦啦操两大类
本届世运会的花球啦啦操
属于舞蹈啦啦操
裁判根据花球技巧、同步精度
动作难度、现场感染力等指标打分
中国组合王亚洲/李嘉欣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王亚洲/李嘉欣男女组合
将中国民族舞元素创新融入啦啦操
整体风格优美轻灵
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组合马科唯(右)/林奕航赛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马思嘉 摄
马科唯/林奕航男子组合
表现则更有力量感
他们身着墨绿色演出服,手拿红色花球
带来很强的冲击力
与女子组合的风格有显著差别
美国组合赫夫特/马丁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四名中国队选手
都是在读或刚毕业的大学生
也是学校啦啦操队队员
马科唯/林奕航是河海大学
蓝鲸啦啦操队成员
曾为火热的“苏超”表演过
作为男生
他们的翻腾等动作难度更高
表演起来“更吸睛”
甚至有男同学看完他们的表演后
要求加入啦啦操校队
中国组合马科唯/林奕航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男生为何会选择啦啦操?
三名男选手的回答都是“热爱”
中国组合王亚洲/李嘉欣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王亚洲自幼学习舞蹈
最终选择啦啦操的原因是
“它更像体育项目,更有竞技性”
“我非常喜欢啦啦操比赛氛围,
喜欢在赛场上拼搏的那一刻,
也喜欢训练中大家互相加油鼓励”
每当在新的高难度动作上取得突破
比如空中转体
他都充满成就感
在赛场上,他的表情充满感染力
当被问及表情管理的秘诀时
他说:“表情是由内而外的
我是真的很热爱啦啦操
根本不需要管理表情”
2025年8月15日,中国组合李嘉欣/王亚洲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马科唯起初是“被迫营业”
大学时,啦啦操队缺人
他就被拉去“充人头”
“一开始确实有点排斥,
觉得是女生跳的,
接触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反而像是有氧和无氧运动的结合”
墨西哥组合冈萨雷斯/雷耶斯在啦啦操双人花球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林奕航选择啦啦操
是为了改变自己害羞的性格
小学五年级时
内向的他被姐姐拉去中学啦啦操队跟练
逐渐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
性格也因此变得阳光开朗
“我以后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8月16日,中国组合林奕航/马科唯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马科唯说
这个项目英文是Cheerleading
但翻译成中文是“啦啦操”
是“欢乐的舞蹈”
“它并非‘女生专属’的舞蹈,
很多男生也可以跳得很好,
就像很多男生的运动女生也能参与一样”
他坦言最初不少人
对他们这对“男生组合”感到吃惊
但看完他们表演后往往会改变看法
这次有不少亲友团前来观赛
对他们的评价都是“帅”
马科唯大学毕业后
在南京一家俱乐部担任啦啦操教练
有不少男孩前来报名学习啦啦操
在高燃氛围中强身健体
“和许多舞种相比,
啦啦操对柔韧性的要求较低,
反而更适合男生”
热爱啦啦操的男孩子们
也开设了社交媒体账号
推广这项适合大众的运动
他们会编排儿童练习的
“哪吒”主题啦啦操
也会分享适合大课间锻炼的啦啦操
图为广西柳州市小学生在大课间练习啦啦操场景。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了解打破偏见,热爱接近梦想
正如成都世运会标语所说
“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
运动不分年龄、不分性别
只为热爱、只为健康、只为快乐
愿你发现自己热爱的运动
并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收获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来源| 新华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