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5小时前
9月10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范瑞雪,庆阳市政府副市长吴宝定,庆阳市政协副主席何奎,共同介绍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卢莹
发布人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范瑞雪
庆阳市政府副市长 吴宝定
庆阳市政协副主席 何奎
庆阳市政府副市长吴宝定
吴宝定: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论坛主办地庆阳市的基本情况:
庆阳市地处甘肃东部,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辖7县1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
农耕之源是庆阳的文明气象,这里有世界上黄土堆积最厚、塬面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3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先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
岐黄故里是庆阳的文化标识,中医鼻祖岐伯诞生于庆阳,在此与黄帝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千百年来,庆阳人尊崇医祖岐伯,热爱岐黄文化,践行和传播《黄帝内经》康养理念,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习俗,推动了岐黄文化接续传承、生生不息。
革命老区是庆阳的精神气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
能化新都是庆阳的美好未来,境内油煤气、风光电资源富集共生,正在加快建设千万吨级油气、千万千瓦级风光电、亿吨级煤炭为目标的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国唯一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四大国家战略于一体的地级市。
中国算谷是庆阳的时代形象,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城市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已建成数据中心6座,投运机架3.1万架,算力规模超6.6万P,是全国八大节点中增量最大、增速最快、智算占比最高的数据中心集群。
下面,我介绍本次论坛活动有关情况:
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将于9月26日至9月28日在庆阳市举办。以“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为主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求,全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落地落实,擦亮“岐黄故里+中国算谷”独特名片,引导从医人员到庆阳寻根拜祖,全面提升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岐黄文化传承基地”“中医师承甘肃岐伯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论坛突出五个特点:
一是论坛主题的前沿性。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是实现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科技双向赋能的最前沿追求,这一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论坛主题,必将呈现一场具有启发性的思想盛宴,展现人工智能引领中西医诊疗、科研与产业全面革新的最新成果,推动医学范式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跃进。
二是产学研医的融合性。这次论坛将汇聚中医药名家共同传承弘扬岐黄文化,以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桥梁,促进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深度交流,必将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交叉学科成果,为医疗服务、药材种植、产品研发、文旅康养等产业注入数智化转型发展新动能,创造“AI+医学+产业”开放融通的新成就,使岐黄文化薪火不熄、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三是政策引领的示范性。论坛紧密结合国家最新中医药政策动向,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AI+医疗”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落地场景与解决方案,形成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的示范性引领效应。
四是产业发展的带动性。这次论坛将探讨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化发展,将吸引百余家医药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参加,创新性展示“AI+中西医”诊疗最新成果,强化驱动“智能硬件+健康软件+大数据服务”的大健康产业新模式,全面推进新药研发、保健食品研发、中药材种植、康养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实现新飞跃。
五是交流合作的开放性。论坛汇聚了国内传统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领域、AI+中西医融合发展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马来西亚知名中医药从业者,以交流研学、义诊康养等活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中西医诊疗、产业发展新路径,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时代智慧,促使岐黄文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球共享。
论坛由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政协庆阳市委员会、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具体筹办,庆城县人民政府、庆阳市卫生健康委、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庆阳市中医药学会共同协办。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影响力、学术性和实效性,组委会积极邀请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传统医药委员会、国内部分中医药大学在专家力量、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庆阳市长期致力于岐黄文化的研究传播和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以来,连续举办岐黄文化论坛、岐黄大讲堂、“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生态大会”等活动,使庆阳“岐黄故里”文化品牌标识得到了中医药学术界和历史文化界的广泛认可。一路走来,论坛规模不断扩大,论坛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
本次论坛将邀请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有关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省内外名中医、马来西亚中医药领域相关人员以及国内医疗学术机构,相关学会、分会会员,项目学员、研究人员,相关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嘉宾出席活动。
安排的主要活动有:主旨报告、学术报告、主题访谈、拜谒医祖岐伯、名医义诊与中医诊疗康养体验、交流研学等。9月27日上午,将举办论坛开幕式暨主旨报告,邀请知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作主旨报告,展示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成果。27日下午,将举办两场学术报告,围绕岐黄文化养生、人工智能赋能中医现代化、中医古法养生与人工智能融合等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省内外名中医、岐黄文化研究学者作学术交流。邀请与会专家和医药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主题开展访谈。
9月28日,将组织与会嘉宾拜谒医祖岐伯,实地参观岐黄文化遗迹遗址景观。开展名医义诊与中医诊疗康养体验活动。
论坛期间,受邀专家学者还将赴庆阳市四家医院开展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研学活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即将盛大开幕。诚邀各界朋友莅临论坛指导,诚邀各位实业家到庆阳投资创业,诚邀记者朋友们报道论坛盛况,让我们共同在岐黄故里——庆阳,开启弘扬传播岐黄文化的新征程、振兴发展中华中医药事业的新辉煌!
记者问答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在庆阳举办岐黄文化论坛对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范瑞雪
范瑞雪: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博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系列文件,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甘肃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抢抓发展机遇,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举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为抓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引领中医药发展、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庆阳作为岐伯故里和岐黄文化的发源地,获批建设“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借力“中国算谷+岐黄故里”双重优势,庆阳必将为全省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人工智能+中西医结合”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开创“数智中医药”的新格局。
我们期待,通过举办岐黄文化论坛,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厚植中医药文化沃土,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岐黄文化论坛,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深化交流合作,开辟集中医药领域政策解读、学术交流、产业合作、成果展示、文化传承为一体的重要平台,扩大“岐黄故里”文化品牌影响力和辐射面;通过举办岐黄文化论坛,进一步践行中医药传承创新、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强产业、延链条、引项目、拓市场,促进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甘肃工人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本次论坛活动主题为什么是“人工智能和中西医结合”?主办方对于本次活动又有什么预期?
庆阳市政协副主席何奎
何奎: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之所以在庆阳举办岐黄文化论坛,将主题定为“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一、庆阳是岐黄文化发祥地,传承发展责无旁贷。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岐黄文化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的源头活水。庆阳境内有大量的岐黄文化遗迹遗存,表明中医鼻祖岐伯诞生于庆阳,成就了中华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岐黄文化是庆阳人的福祉,弘扬岐黄文化是庆阳人的责任,千百年来,庆阳人受益于岐黄医术,世代沿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庆阳人佩戴香包等来缅怀医祖,传承养生理念,社会各界以“岐黄”“岐伯”为企业、医院、道路、广场冠名来表达崇敬、祈佑吉祥,传承岐黄文化。
二、庆阳有传承岐黄文化的实践积累,创新发展使命在肩。近年来,庆阳市高度重视“岐黄故里”特色品牌的培育和“岐黄文化”精神标识的养成,大力推动岐黄文化发掘研究、宣传推介、遗迹保护、产业培育、康养与文旅融合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庆阳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庆阳市还成立了岐黄文化研究会,建成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庆城县有岐伯中医医院、岐伯文化广场等。市内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等企业15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民营中医专科医院、中医馆竞相发展,为岐黄文化在庆阳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庆阳有弘扬岐黄文化的良好愿景,接续发展义不容辞。党的二十大以来,随着国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视扶持和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的实施,庆阳市顺势而为,着力打造“岐黄故里”文化品牌,将岐黄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纳入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文明创建等各项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出台一系列文件,从政策、资金和发展环境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岐黄文化正在深入到庆阳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庆阳有底气、有决心、有信心开启岐黄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四、庆阳有数算枢纽的独特优势,智慧发展势在必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AI与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只有积极拥抱、主动适应AI技术才能引领医药行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庆阳既是岐黄文化的发源之地,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城市,正在聚力打造数字经济千亿级全产业链,国内大半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云集庆阳,DeepSeek、岐伯云已完成全量部署,能够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中西医大模型创建和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有效弥合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推动诊疗模式、科研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创新发展的庆阳路径。
中西医融合是国家明确的卫生工作方针之一,旨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西医从不同的哲学、文化背景上,各自掌握了人类健康与疾病奥秘的一部分。西医强于“攻”,精准打击,解决急、重、危问题;中医强于“守”,系统调理,善于管理慢、调、防问题,二者融合既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患者福祉的最大化体现。人工智能的开源,极大加速了中西医融合的步伐。
岐黄文化在庆阳已经具备了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以研究生命科学为核心,是包含中医、中药、养生、天文、地理、气象、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在品牌塑造、建立共识、开发利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等方面仍有拓展和提升的空间。本次论坛是一场宣传教育的文化盛会,是一次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是一个共促发展的交流平台,我们想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实现四个预期:
一是广泛宣传推介岐黄文化。庆阳养育了伟大的医祖岐伯,开启了自然哲学与生命科学发展的漫长征程,千百年来,这份事业凝聚了无数先贤前辈的心血,构筑起了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通过论坛,期待与会顶级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探讨传统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促进岐黄文化内涵、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更深入的发掘、更广泛的传播,使庆阳“岐黄故里”文化品牌更鲜活、更耀眼。
二是全面传承发展岐黄文化。起源于庆阳的《黄帝内经》是中医之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我们想通过这次集中展示推介,引导全社会认识和了解岐黄文化所蕴含的科学真理和持久生命力,进一步提升岐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传播力,推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学中医、懂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文化共识。
三是培育壮大岐黄文化产业。此次论坛,我们筛选了一批招商项目,将为全产业链的中医药企业搭建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投资融资、文旅开发等合作平台,促进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有识之士、致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商家共同携手,为庆阳中医药文化创新和产业振兴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共同推动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是开辟人工智能+中西医结合发展新赛道。依托丰富的算力资源,通过论坛的举办,我们期望与业内的数字经济企业、医药企业,业内大师和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合作,推进中西医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复用,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场景的应用,开发中西医结合新形态、新业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中西医结合”产业的全方面联动融合之路,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医疗中焕发新生。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庆阳作为医祖岐伯故里,是“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岐黄文化传承基地”“中医药师承甘肃岐伯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请问庆阳市在传承和弘扬岐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吴宝定:
近年来,庆阳市认真落实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把深入挖掘岐黄文化内涵、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强岐黄中医药产业作为打造庆阳岐黄故里“新名片”和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外打造“岐黄故里、养生圣地”品牌,对内开展“绿色医都、健康庆阳”工程建设活动,全力推动岐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重视岐黄文化内涵研究和品牌培育。围绕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圣地”这一目标,加大岐黄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及有关遗址遗迹的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成立庆阳岐黄文化研究会,创办期刊杂志3类,出版岐黄文化研究专著10多部,多次举办全国性的中医药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发表论文200多篇,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诊疗技术,收集编纂《庆阳市民间单验方集》《新编岐黄文化研究丛书》。整理历史遗存,编写《中小学岐黄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推出《医祖岐伯》等一批具有庆阳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影视、戏剧、专题片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作品。借助“一带一路”商贸物流,对庆阳道地中药材品种深入进行研发试验,开发制作出符合多种人群服用的保健食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二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庆阳市认真贯彻国家、省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突出特色,积极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的“三名”计划,推进资源整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副县级建制的市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强市县(区)、基层乡村中医药服务基础建设,构建了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庆阳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市,把中医药领域作为重点,全力抓医改和中医人才培养,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示范带动和智慧中医建设,率先建立健全中医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中医五级师承教育、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庆阳市中医院与马来西亚医林中心签订中医药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推动陇药迈出国门,在海外传承创新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岐黄中医药产业。庆阳市将中医药康养产业确定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成立了中医药发展统筹协调领导小组,支持推进产业体系构建,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培育中医药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组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升中药材生产水平;强化技术创新与合作,增强研创能力;培育健全商贸新业态,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推进示范区、创新区建设,促进多元融合发展;聚焦岐黄文化弘扬创新招商引资,激发产业活力,着力打造以旅游、博览、观光、体验、养生、休闲、教学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形成了药地、药企齐头并进,种植、生产、销售、科研、医疗、康养等一体推进的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产业布局,举办“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生态大会,发起成立“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联盟,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丨甘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