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2小时前
奔流新闻讯(通讯员刘燕 首席记者张鹏翔 )初秋时节,甘肃白银市平川区旱作农业区迎来小麦丰收。黄峤镇连片梯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与金黄的麦浪交织出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今年,平川区引进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西优麦1号”种植面积达2万亩,目前已全面进入收获期,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为旱作农业增产增效交出亮眼“答卷”。
在惠民众城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田间,负责人司典陶捧起一把新收割的麦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麦穗平均长度超过10厘米,出苗整齐、穗粒数多,亩产明显高于传统品种。”他今年种植800多亩“西优麦1号”,从春播出苗就看出品种优势,“往年旱地出苗往往稀稀拉拉,今年却苗齐苗壮,收成心里有底了!”
不远处,柳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晾晒场上,小麦铺成一片“金色地毯”。负责人柳青一边翻晒麦粒一边介绍,“这品种籽粒饱满、质地硬实,面粉厂特别欢迎,明年我打算全部改种这个品种!”他表示,“西优麦1号”磨出的面粉筋道耐嚼,面香浓郁,特别适合制作面包和饺子。
“西优麦1号”是定西市首个拥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科研成果,成功破解了旱作区小麦“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瓶颈,实现了强筋优质与高产的统一。2025年2月19日定西市农科院将该品种独占许可给品种权管理公司——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进了该市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品种的推广应用。
平川区农作物种子站站长秦启儒表示,作为典型旱作农业区,平川部分乡镇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传统小麦品种抗逆性较差,产量波动大。今年初,区里引进5万公斤“西优麦1号”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推广种植。该品种根系发达、水分利用效率高,抗病抗倒伏,耐穗发芽,尤其适宜旱地种植。
从科研育种到田间丰收,从加工生产到餐桌食品,“西优麦1号”正沿着产业链稳步前行,为旱作农业注入科技动力,推动粮食生产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迈进。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张鹏翔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