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3小时前
甘肃省4人入选2025年“大国工匠”
9月19日,记者从甘肃省科协获悉,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认定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的通知》,我省4位杰出工匠名列全国200人榜单。
此次我省被认定为“大国工匠”的分别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的特级技师张勇、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的正高级工程师兼特级技师柴国梁、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唐卡艺术教师兼国家级非遗项目天祝唐卡传承人马才成,以及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樊再轩。其中,张勇、柴国梁和马才成由甘肃省总工会推荐,樊再轩则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推荐。他们分别在航天精密制造、有色金属冶炼、非遗唐卡艺术传承、古代壁画保护修复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充分展现了甘肃工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张勇,长期致力于宇航卫星、运载火箭等航天领域的关键部件数控加工,其带领团队研发的“异形超薄壁金属膜高精密数控加工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合格率,解决了0.2mm壁厚金属膜的加工难题,被誉为“蛋壳”上的舞者,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了力量。他同时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名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柴国梁,深耕镍产业生产一线30年,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助力金川集团生产的超高纯度电解镍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为航天器和深海探测器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其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马才成,扎根唐卡艺术创作和传承30多年,不仅继承了传统唐卡的精髓,还融合了国画、素描等技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开设唐卡绘画班,培养了大批唐卡艺术人才,并创办了华锐唐卡博物馆等机构,大力推广天祝唐卡艺术。
樊再轩,长期从事古代壁画保护修复及研究工作,40多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制多项技术规范,并主持完成了莫高窟第98窟等重要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他致力于古代壁画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悉,“大国工匠人才”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实施大国工匠人才计划而选拔培育的工匠领军人才,要求在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和传承力上表现卓越。此次认定是经过层层推荐、专家评审以及综合考评后,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审议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计划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以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来源丨观澜新闻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