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3小时前
九月的迭部,秋意正浓。远山层林尽染,近处藏寨安宁,而在岷山深处的腊子口,湍急的水声仿佛仍在诉说八十七年前那场决定命运的激战。9月20日,“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先后探访了腊子口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和俄界会议旧址。
地处岷山峡谷的腊子口,至今仍保留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气势。两侧悬崖如刀削斧劈,隘口仅宽8米,奔流的腊子河穿行其间。八十七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打响了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1935年9月,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行至腊子口。国民党守军凭借天险构筑坚固防御,扬言“连一只鸟都飞不过去”。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红军战士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了战争奇迹。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才让拉姆动情讲述了一位名叫“云贵川”苗族小战士的故事:“这位来自云贵高原的年轻战士,凭借丰富的山地生活经验,在指挥部决定采取奇袭战术时,第一个站出来请缨攀登。”据史料记载,当晚夜色如墨,以“云贵川”为代表的突击队员们用绑腿结绳、长竿挂钩,在锋利湿滑的崖壁上艰难攀爬。数小时后,突击队成功登顶,与正面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敌人万万没想到,红军竟能从‘飞鸟难渡’的悬崖绝壁发起突袭。”才让拉姆说,“这场奇袭彻底扭转战局,红军一举攻克天险,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
如今,腊子口战役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瞻仰纪念。
不远处的俄界会议旧址,静静述说着另一段重要历史。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北上方针等重大议题。低矮的藏式木屋、简陋的会场陈设,令人难以想象这里曾作出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决策。作为红军长征途中11次重要会议之一,这也是红军进入甘肃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
旧址内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都在无声诉说着当年的激烈讨论与坚定抉择;复原的会议场景让人仿佛看到革命先辈为信仰与前途据理力争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讲解员仁青告诉记者:“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每年都有大量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从这里汲取精神养分。”
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俄界的红色魅力与周边的高原风光、藏族文化交相辉映:漫步村中,既可感受藏式民居的独特风情,又能聆听藏民口中代代相传的红军故事;举目远眺,八座山峰的壮美与清溪的灵动相映成趣,让人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更体会到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定前行的不易。
如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信仰的力量,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不朽的精神。红色基因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继续照亮新时代的前行之路。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张艾萍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张艾萍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