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1小时前
金秋九月,甘肃高台县南华镇胜利村千亩辣椒示范基地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手指翻飞,忙着采摘装袋。9月23日,奔流新闻记者跟随“丰登高台——农文旅融合媒体行”采访团走进这片火红的天地,与村民共庆丰收,见证这抹“红”如何走出田间,走向餐桌,探寻高台县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三百年辣椒种植地的“破茧”之路
高台辣椒的种植历史至今已有300余年。然而,长期以来,辣椒只是农户门头上零星的“红点缀”,以线椒种植为主的小农户分散模式,存在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收益微薄等难题,南华镇胜利村曾一度“一亩地割不出半吨椒”。
这样的窘境已成过去。2025年,高台县辣椒产业规模达6万亩,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人均增收900元。从“小农散种”到“万亩片区”,高台仅用五年。如今的胜利村千亩示范片,辣椒亩产突破3.5吨,这惊人的跨越,得益于“四统一”模式的推行——统一良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
“你看这辣椒,皮厚、肉实,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胜利村党支部书记王廷自信满满地说。
用“地利人和”重新定义种植优势
改变,始于对这片土地的重新打量。高台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不仅利于辣椒养分积累,还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为辣椒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晨只有3摄氏度,穿厚外套还觉得凉,中午就可以穿短袖,这样的温差种出来的辣椒,品质错不了!”当地村民这样形容家乡的气候优势。
依托这份“地利”,高台县更注重“人和”的发力。“我们坚持以销定产、订单种植,在适宜区域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打造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基地。”高台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副站长李娟介绍。如今,像胜利村这样的千亩辣椒专业村,高台已有15个,2025年全县建成以南华镇为主的万亩辣椒镇3个,形成“两区一带”发展格局,彻底打破了辣椒“零散点缀”的局限。
全链赋能从“种得好”到“卖得好”
要让小辣椒变成大产业,关键要打通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全链条。高台县立足辣椒黄金产业带优势,联合贵州遵义辣椒研究院、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成立高台辣椒研究院,聚焦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研究,立志打造“中国辣椒看西北,辣椒种芯在高台”的种业高地。
在生产端,高台创新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N”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以前人工采摘,一亩地要4个人忙一天,现在机器一小时能收10亩,破损率还不到10%。”胜利村机械化服务队队长赵军说,这些改进型收获机已让全县80%的辣椒地实现机械移栽与采收,构建起“智能育苗-机械移栽-水肥调控-绿色防控-机械采收”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在销售端,高台县搭建起稳定的产销网络。一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制干辣椒、供港辣椒等订单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另一方面借助辣椒产业推介会,与保银集团、海天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如今,高台辣椒干畅销广东、四川等地,赛贝露、辣研益农等加工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市场版图持续扩大。
高台县将持续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特色农业,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辣椒原料生产基地为契机,瞄准鲜食、制干、精深加工等多元领域,全力打造西北地区辣椒原料生产基地、交易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中心,让“小辣椒”真正撬动“大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玄丝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玄丝雨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