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6小时前
甘南藏族自治州,坐落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连通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从迭岷山地的重峦叠嶂到平坦草原的广袤无垠,凭借优良生态与高原风光,这里已成为众多游客心仪的旅行目的地。多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绿色动力”。
玛曲县全县牦牛养殖量达50多万头,捡牛粪是牧民的日常。他们手工将湿牛粪制成粪饼,贴上墙晒干,再出售给肥料企业制成绿色肥料。
牛粪加工成的绿色肥料,已成为玛曲生态修复人员治理黄河沿岸退化草场的关键材料。得益于科学的草种搭配与群众的不懈努力,黄河两岸如今已是绿色一览无余。
坐落于悬崖绝壁环抱之中的扎尕那村,风景如画,宛若世外桃源。尽管环境闭塞,却坐拥草场、耕地与森林构成的农林牧复合系统,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
森林里采蘑菇,草原上搭黑帐篷,游客们自己动手体验扎尕那人与众不同的生活习俗。
想和当地村民拉近距离,这道羊肚为“锅”的石烹羊肉得尝尝,这项传统拔河比赛也得参与。昔日“石匣子”早已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胜地,截至2025年上半年,扎尕那景区接待游客量已超76万人次。
在夏河县阿纳村,甘肃农大动物医学院的师生义务变身为牦牛“医生”。他们守护牦牛健康,并通过杂交改良品种,提高产肉产奶量,帮牧民增收。
每天,鲜奶挤出来后都会被送到夏河县加科村,加工成当地特色奶制品——拉拉。这种经过熬煮、拉伸、晾晒制成的美味,不仅是风味独特的零食,更是村民依靠牛奶增收的保障。
从牧民家收来的牦牛毛,在夏河县阿木去乎镇的车间里,变成一条条精美保暖的牦牛绒围巾。机杼声声,在经纬交错间织就村民们的致富路。
在舟曲县卧欧诺村,勤劳的中华蜜蜂是村民的致富好帮手。村民以空心木桩为蜂安家,蜜蜂则用甘甜的蜂蜜回报村民。
当地漫山遍野的纹党参,成就了蜜蜂的优质蜜源。以此形成的特色产业,为蜂农、药农带来双重收益,撬动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来源丨央视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