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6小时前
奔流新闻讯(记者欧阳海杰)10月10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用“9新”概括了甘肃过去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产业支撑能力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取得新成效等,全面展示了甘肃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标志性成果以及突破性变革。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
2021年GDP实现历史性突破、跨上万亿元台阶,2024年总量达到1.3万亿元,四年连跨4个千亿台阶,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兰州(3742亿元)+嘉峪关(370亿元)的经济体量。四年GDP平均增速达到6.0%,高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2022年以来GDP增速连续14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市州看,2020年总量过千亿的只有兰州市(2886.7亿元),2024年兰州市达到了3742.3亿元、增加了855.6亿元,庆阳市在2022年、酒泉市在2024年也都破了千亿。
从县区看,2024年总量超200亿元的达到17个,较2020年增加了5个。2024年超百亿的达到40个,较2020年增加了18个。
产业支撑能力实现新提升
从一产看,着力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效益显著增加,2024年总产值达到近5000亿元。“甘味”连续4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首。玉米产种量、马铃薯生产原原种、中药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面积全国最大。
从二产看,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着力推进产业兴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比翼齐飞。全部工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24.2%提高到2024年的26.9%,对全省GDP增长贡献度由22.2%提高到36.2%。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2024年增速达到10.8%,超全国(5.8%)五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金川集团工业总产值2024年达到3020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869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由2020年第369位上升到2024年第300位、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由2020年第93位上升到2024年第78位。酒钢集团、白银集团2024年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465亿元、324亿元。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装机新增5108万千瓦、达到7463万千瓦,是2020年(2355万千瓦)的3倍多。2024年,规上工业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达到814.7亿元、184.9亿元、1176.8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54.5%、74.0%、72.4%。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有力推进,庆阳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6.6万P。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从三产看,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2024年限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264家,较2020年增加了282家。全省网络零售额由2020年的4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03.5亿元,年均增长10.1%。
科技创新引领取得新成效
着力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型甘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12%,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1.7%,保持在全国第二梯队。武威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达到满功率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打破国际垄断,“甘肃造”肿瘤治疗“重器”走向全国。
我国首台离子液氢气压缩机研制成功,“高效紧密数控径向锻压机”卡脖子技术成功攻克。2024年全省“两院”院士18名、“长江学者”71名、研发人员6.63万人,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5名、35名、2.32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从能源看,全省电力总装机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重点风电光伏基地、“三大”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加力建设。“十四五”期间启动了陇电入鲁、入浙、入川等三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在全国是少有的。新增煤炭产能4499万吨,累计达到1.3亿吨、是2020年的1.5倍。
交通方面,12个市州通了铁路,9个市州通了高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106公里、较2020年增加了639公里。兰张三四线铁路中武段、兰新客专兰州至西宁段达速提质工程、银兰高铁中兰段建成通车。建成运营机场9个、通用机场5座,兰州中川机场三期建成运营。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93万公里、较2020年增加了3.3万公里。高速(一级)公路里程8249公里、较2020年增加2249公里。新增通高速县区15个、累计达到82个。
从水利看,引洮二期骨干及城乡配套工程建成通水,覆盖全省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命线工程”进一步发挥效益。兰州水源地、甘肃中部供水、甘南州引洮(博)济合及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建成投用。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常态长效推进祁连山生态治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草覆盖度持续提升,祁连山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区域占比增加37.5%。深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持续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加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综合治理,黄河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
全面实施“三北”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20年的11.3%提高到2024年的12.2%。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7%,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8.6%。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2024年省属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793.06亿元、利润总额194.02亿元,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28.18%、130.37%。数字政府建设提速增效,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甘快办”线上办件量由2021年的115.1万件提升到2024年的692.3万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营商环境评价14项一级指标中11项全国靠前、西部领先,57项二级指标中44项全国靠前、50项西部领先。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增强,累计新增民营企业17.6万户。对全省58万户企业实行全覆盖标准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省进出口总值连续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24年全省外贸进出口额达615.4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一,较2020年(380.3亿元)提高了61.8%。“一带一路”建设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成效持续显现。兰洽会、文博会等国际性节会进一步提升了甘肃对外知名度、影响力。
民生福祉增进取得新进展
稳就业促增收持续加力,城镇年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年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次)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0%、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52.23%提高到2024年的56.83%、提高了4.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20年的3.27降低至2024年的2.97、相对差别持续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95%以上。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新冠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65人增长到3.67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13年,较2020年提高0.33年。“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占比超过6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29个、较2020年增加了3.99个。
城市更新加快推进,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6.72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50个,更新改造燃气等四类地下管网6179公里,改造污水管网2525.51公里。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12.39万户、43.77万人,成效显著。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创造了“甘肃速度”,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榆中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实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每年都聚焦群众所需的重点领域用心用情办好10件民生实事,群众满意度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社会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
平安甘肃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刑事、治安案件较2020年同比分别下降44.1%、31.6%,刑事破案率创近10年最高水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持续大幅下降。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深化,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2020年分别下降19.7%、22%,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持续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诚信甘肃”“厚道甘肃”成为我们的名片。兰州市、金昌市、嘉峪关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肃南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欧阳海杰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
网友92080
2025-10-10
点赞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