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6小时前
奔流新闻讯(记者 欧阳海杰)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安则民心稳。“十四五”以来,甘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指标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到了7项。通过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文旅、“一老一小”等领域基础设施投入,累计下达236亿元中央及省级投资,着力补齐社会服务短板,交出了一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成绩单”。
加强教育强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稳步扩大学位供给,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8%。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等院校建设教学和生活设施,高等教育办学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支持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就业技能培训水平,城镇年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
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妇女儿童等人群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7个国家级和24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健全。稳步建设县域医共体,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8.45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兜牢社会服务保障底线。加强社会福利、退役军人优抚褒扬、残疾人康复托养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特殊群体关爱保障能力水平,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月700元和465元。全省地市级优抚医院、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及火葬区殡仪馆实现全覆盖。
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能力。组织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逐步构建以公办养老托育中心为引领、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为网络、公立医院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为补充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养老机构床位数保持在3万张以上,全省1656家托育机构可提供托位数10.54万个。兰州、酒泉、金昌成功创建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支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简牍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成,嘉峪关关城、和政古动物化石、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等一批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省博物馆扩建、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麦积山石窟、南佐遗址保护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4.5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3452亿元。持续改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件,5年建成28个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43平方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徐静雯
欧阳海杰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