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流新闻3小时前
“国之重器”照亮肿瘤患者生命之路
1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重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应用,已完成2300多例疑难肿瘤治疗,疗效显著。
2武威2012年起联合中科院近物所,投30亿建亚洲最大重离子治疗中心,2020年应用,‘十四五’完善配套,提升治疗效率。
3以‘重离子+’为核心,建肿瘤康养小镇,开创‘武威模式’,推动设备产业化。
4武威将人才作为产业发展核心引擎,邀请专家加盟,建专家工作站,选派骨干深造,开设相关专业。
5坚持科研创新,建省级科创基地,创造多个‘第一’,形成‘武威标准’。
6‘十五五’期间,武威将扩大技术优势,建西北重离子科创应用基地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奔流新闻讯(记者 欧阳海杰)国内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投入临床应用,实现了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的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完成2300多例疑难肿瘤治疗,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良好。10月21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上,武威市分享了从单台设备落地到“治疗+康养”完整产业集群成型,让这一“国之重器”惠及患者,推动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践经验。
作为医用重离子技术落地的“推动者”,武威从2012年起联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累计投入30亿元建成亚洲最大重离子治疗中心,2020年3月正式临床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配套,建成重离子中心配套医院、康复颐养园,实现兰州重离子中心一体化运营。投用8个重离子治疗舱,将治疗效率提升3倍,解决患者“排队等治疗”难题,让尖端技术更快覆盖疑难肿瘤患者。
以“重离子+”为核心,建成全国首个肿瘤康养小镇,开创“重离子精准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的全周期治疗“武威模式”;推动相关设备产业化,研发的膀胱容量测定仪出口欧美,膈肌起搏器等即将投产,带动特色医药全链产值年均增长31.9%。
武威将人才作为重离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邀请全球顶级专家李玉明教授、德国豪费教授等加盟,为临床治疗与技术研发提供国际视野。建成裴正学等50个多学科专家工作站,推动“临床需求-科研攻关-技术转化”高效衔接。选派100余名业务骨干赴国外深造,在武威职业技术大学开设全国首个重离子治疗专业,实现从“外部引进”到“本土培育”的人才梯队建设。
坚持科研创新,整合资源建成省级科创基地10个,在全国率先应用呼吸管控重离子精准治疗等技术,从全国首例重离子乳腺癌治疗,到全球首例膀胱癌治疗,武威创造了多个“第一”,形成了重离子治疗的临床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了重离子治疗“武威标准”,引领技术转化和临床应用话语权。
“十五五”期间,武威将进一步扩大重离子技术品牌优势,全力建设西北重离子科创应用基地,力争建成国内肿瘤放疗手段最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重离子放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国之重器”持续照亮更多肿瘤患者的生命之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欧阳海杰
奔流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