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3
奔流热点4小时前
银龄焕彩助振兴 巧手生金谱新篇——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冉李村“银龄车间”增收融合发展路径纪实
依托甘肃省为民实事项目东风,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冉李村以互助幸福院为核心载体,创新构建“银龄车间+网络直播工作室”联动模式,探索出一条“基础照护+技能创收”双轮驱动的特色发展道路。20余名农村老人凭借精湛技艺实现“巧手生金”,生动践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时代养老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银龄力量”。

从“兜底保障”到“价值激活”:银龄车间搭建增收舞台。冉李村互助幸福院始终聚焦全村32名困境、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精准提供助餐送餐、日间照护、休闲娱乐等暖心服务,切实破解老年人生活照料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服务实践中,村“两委”敏锐发现部分老人身怀编织、手工等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其手工作品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市场认可度颇高。为进一步延伸幸福院服务功能,2024年5月,冉李村“两委”专程赴广西博白考察学习仿藤编织工艺,结合本村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精心筹建“银龄车间”,为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老人搭建起技艺转化的优质平台,实现了从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升级。


从“闲坐唠嗑”到“巧手创收”:创新模式焕发银龄活力。“银龄车间”秉持“人尽其才、闲有所用”的核心原则,精准对接老人技能特长,统一采购基础原材料,科学划分仿藤编织、书签制作、农产品精选三大功能区域。同时,邀请技艺精湛的老人担任“技术指导”,组织老人们利用闲暇时间集中创作。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老人们相互陪伴、排解孤独,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藤编作品、特色农产、手工工艺品等经统一包装后,畅销周边县区,让沉淀的传统手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这种“轻劳动、高灵活”的工作模式,充分激活了老年人的技艺价值与参与热情,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老人“闲坐话家常”的单一生活状态,让老年生活焕发别样光彩。

从“手艺匠人”到“银发主播” 直播赋能拓宽增收渠道。为打破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进一步拓宽增收路径,冉李村同步搭建网络直播工作室,着力培育本土“银发主播”队伍。将村里的苹果、樱桃酒、果脯等特色农产品,与“银龄车间”的藤编手工艺品进行组合推广,借助快手、抖音等主流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村民“农民老张”凭借接地气的产品讲解、真实生动的乡村场景展示,其账号迅速积累近2000名粉丝,年销售额成功突破20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6名老年村民主动加入直播行列,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紧张局促,到后来熟练介绍产品的从容自信,不仅掌握了直播新技能,更让自己的声音、家乡的特产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实现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的双重突破。

从互助幸福院的基础照护,到“银龄车间”的技艺变现,再到直播工作室的流量创收,西峰区显胜乡冉李村探索的老年价值激活体系,为全市农村养老与增收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下一步,庆阳市将立足冉李经验核心,统筹资源打造市级“银龄产品”供应链,联动周边村镇形成“生产+包装+销售”闭环,让更多农村老人在参与中收获归属感、成就感与幸福感,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银龄力量”。
来源丨甘肃省民政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点赞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