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12
奔流热点11-04 11:57
【丰收的康乐】景古镇:药香漫古镇 丰收乐开怀
今年,景古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本地种植与异地拓展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种植格局。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到交易市场的产销两旺,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1月3日,康乐县景古镇被浓郁的药香包裹,走进景古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分拣、交易、晾晒的繁忙场景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康乐县景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惠说:“近年来,景古镇始终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惠民产业来抓,据统计,今年我镇共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当地种植1.4万亩,在外地流转土地种植1.1万亩。今年我们依托景古镇中药材交易市场优势,吸引全县39家中药材种植大户来此加工交易,吸纳全县20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务工。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晾晒区,当归、黄芪、柴胡、羌活等地道药材铺满晾晒区,药香与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同样在分拣区,药农围坐成圈,手脚麻利地进行分拣作业。群众祁晓梅手持剪刀修剪药材根茎,剔除杂质,有的按大小、品相分类摆放,动作娴熟有序。
务工群众祁晓梅说:“我在药材市场分拣药材,来了四五天了,一天能挣200元左右,景古的药材市场给我们群众提供了挣钱的方便。”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后续产业扶持项目,这座占地130多亩的市场让药农实现了“家门口丰收、零距离交易”,成为乡亲们致富路上的“聚宝盆”。
康乐县景古镇药材种植户刘仲保说:“我在青海种了80多亩的当归,种下来一亩地大概能产一吨左右,运输到景古的市场里面加工,每天雇佣人工大概20人左右,加工成成品人工工资下来能发放5万元,对于景古周边群众来说,都也挺好,挣钱也方便。”

景古镇中药材市场的建成运营,彻底改变了当地药农“分散种植、零散销售”的困境。市场不仅提供了集中交易的平台,还配套了加工棚、晾晒场、成品库房等基础设施,成为集信息发布、交易、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区域性中药材产业中心,解决群众就业和卖药难问题。

康乐县景古镇中药材商贩李永寿说:“以前没有晾晒场,现在新市场建成以后,我七月份搬到景古镇中药材市场里面,晾晒、交通、过磅都很方便,我们药材商贩也集中在一起,交易也很方便。”

景古镇的“药材经”越念越活,这座陇上古镇正凭借中药材市场的强劲引擎,让“草根子”变成“金票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丨康乐县融媒体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徐静雯
点赞
|
12
网友60978
2025-11-04
景古镇依托中药材产业,改变传统种植销售模式,构建产业中心,为乡村发展打开新局面!
网友0523
2025-11-0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