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奔流新闻3小时前
“十四五”,兰州新区实现跨越性发展
奔流新闻讯(记者欧阳海杰)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是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科技创新的战略支点。11月6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新区专场,介绍了兰州新区“十四五”以来,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兴产业、壮实体,促改革、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
兰州新区以高质量发展为第一要务,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9次获评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评价“贡献奖”或“进步奖”。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56亿元增至2024年的448亿元,年均增速13.5%,今年有望突破500亿元实现翻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2.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67%,较202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1.28倍、1.4倍,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医用重离子设备订单量全球第一
兰州新区实施产业培育提升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五年新引进产业项目633个,总投资超1900亿元,在库规上企业达到774家,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绿色化工固本强链,化工园区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入选全国“智慧园区”榜单;新能源新材料集聚成势,引进落地东方希望、宝武碳业等“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9个,高端铜箔、负极材料产能双双突破15万吨,甘肃海亮入围“全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实现全省该领域零的突破。
装备制造产业迈向高端,医用重离子设备订单量全球第一,兰石集团氢能全产业链多点突破、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爱玛产业园预计明年投产填补西北高端电动车制造业空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多家企业打破国外工艺垄断或填补区域产业空白,佛慈制药入选“中华老字号”,和盛堂跻身全国成长性中医药企业10强。
数据信息产业能级跃升,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投用,甘肃首个DeepSeek大模型落地,“硅立方”先进计算中心实现全国多超算中心互联互通;商贸物流产业提质倍增,京东“亚洲一号”等重点项目落地运营,产业规模突破2700亿元。
科创赋能 22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兰州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75%,获评科技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与在兰科研“新四军”合作打造创新平台183个,实施产学研项目270余个,专利申请量达7888件;“甘智汇”科创园引进多家科研平台,开展中试项目28个。
集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形成完整企业梯队;依托30位院士、百名领军人才和8万名产业人才,构建“平台+企业+人才”创新矩阵,35%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22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180项技术国内领先,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打破国际垄断,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33.5%,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今年前10月预计实现进出口额63亿元
兰州新区创新综保区“管委会+公司”模式,新增海关备案企业超200家,加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和上合组织产业园区联盟。今年1—10月,预计实现进出口额63亿元、同比增长80%,综保区进出口额48亿元、同比增长92%,保税业务进出口值同比增长300%以上。
中川北站国际货运班列年均增长33%,货运吞吐量位居全省物流园区榜首;“空中丝路”拓展至240余条客货运航线,获批至加德满都、新德里的第五航权。深化“区港联动”,与东航集团、省民航集团达成三方合作,落地飞机维修等重点项目,目前已与60多个国家开展经贸往来,进出口产品超260种,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欧阳海杰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