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20
奔流新闻3小时前
【奔流·医说】爬楼气喘、休息憋气?警惕!这可能是慢阻肺病在“报警”
今年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病日”。
经常性咳嗽、咳痰,爬楼或快走时气喘吁吁,后期甚至休息时都倍感憋气——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该警惕慢阻肺病了。
“慢阻肺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包海荣提醒,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应定期做1次肺功能检查。一旦确诊,需长期规律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切勿随意调整剂量或擅自停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包海荣介绍,慢阻肺病起病缓、病程长,患者会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气道不通畅不仅影响气管,还会损伤肺泡、肺血管等肺组织,危害深远。
该病发病与个人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个人因素中,遗传是主要诱因,父母一方患病则子女患病风险升高;幼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早产或低体重出生导致肺部发育不良,成年后患病概率增加;哮喘患者、体型过瘦人群也属于易感群体。环境因素方面,吸烟(含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是首要“元凶”;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或频繁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同样属于高危群体。
事实上,慢阻肺病早期并非毫无征兆,只是症状易被忽略。
“慢阻肺病早期的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起初是咳白色泡沫样或浆液性痰,晨起时明显,常被误认为是‘吸烟者常态’或‘年纪大的正常现象’。”随着病程进展,咳痰频率增加、痰液变黏稠且不易咳出;急性加重时会咳黄脓痰,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伴随呼吸困难;到疾病晚期,患者可能丧失活动能力,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诊断的“金标准”。包海荣建议,40岁及以上人群,若存在吸烟或二手烟暴露、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有慢阻肺病家族史、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或长期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环境中,均属于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肺功能健康,定期筛查排除风险,避免延误治疗。
当然,慢阻肺病也是可防可治。包海荣建议,主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从源头减少肺部损伤;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优化厨房通风条件,降低油烟等有害刺激;职业环境中做好防护措施,有效规避粉尘、有害气体等职业暴露风险。同时,坚持科学运动与合理膳食,增强机体抵抗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守护呼吸健康。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欧阳海杰 实习生 李芳洲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欧阳海杰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20
77
2025-11-17
关注
网友13542
20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