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新甘肃2小时前
革命老区,“数”起“云”涌!庆阳加快构筑算力高地

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展示中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刘健 王占东 安志鹏
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智谱清言……当下,人工智能软件已深度融入日常,重塑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每一次智能交互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算力的硬核支撑。
当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奔涌而来,革命老区庆阳站在时代潮头,牢牢抓住建设“东数西算”工程这一历史机遇,加快打造通往数字时代的算力高地。
日前,记者走进庆阳,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字经济为老区经济带来的澎湃活力。
扛起国家使命
对于庆阳来说,2021年12月是值得铭记的。
当月,国家批复将庆阳列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八大枢纽节点城市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老区庆阳就此扛起了数字时代的国家使命,开启“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序幕。
八大节点之一,缘何会花落庆阳?
“发展算力,庆阳具有绝佳的区域优势。”庆阳大数据局副局长米世涛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指着图上标注的“胡焕庸线”和“博台线”,打开了话匣子。
“胡焕庸线”从东北漠河一直到云南腾冲,是全国人口的分界线。“博台线”则从新疆博乐直达台北,是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庆阳,恰在两线交汇处。
“数据通过网络传送时会出现延时。距离越远,延时越长,庆阳的位置却恰到好处,距离哪里都不远。到西安、兰州的网络延时不到3毫秒,到粤港澳大湾区,也只是14毫秒。”米世涛说。
区位,仅仅是庆阳优势之一。
在米世涛看来,发展算力,庆阳至少还有另外三大优势——
气候优势。庆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8.4至9.7摄氏度之间,是服务器天然的“恒温摇篮”,有利于数据中心降低能耗,减少运维成本。
地质优势。庆阳黄土层最深处可以达到200至250米,地质稳定,已连续100年没有发生过1.0以上的地震。
电力优势。庆阳是陇东能源基地,煤炭、天然气丰富,风光资源突出,能够为发展算力提供强大且低成本的电力保障。
把优势转为机遇,庆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从编制规划到开展园区建设,从明晰产业链条到细化工作机制,从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到全员开展招商,庆阳人全力以赴,誓要在黄土塬上种出“数字麦田”。

宁县借助“东数西算”打造低空经济小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摄
筑牢算力基石
庆阳人深知,国家级战略平台的落地,绝非挂个牌子那么简单,必须以最大的实干精神,将其从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样板。
蓝图落地,基础设施先行。为承载“东数西算”工程开花结果,庆阳在西峰城区东部启动了面积达1.7万余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的建设。
“根据产学研三个功能,园区划分为‘两轴两心六片区’。‘两轴’是城市发展主轴和综合服务次轴,‘两心’是综合服务中心和片区服务中心,‘六片区’分别是枢纽资源调度区、数字人才培养基地、综合服务办公区、配套服务区、设施服务区、数据算力承载区……”说起园区情况,庆阳云创智慧大数据有限公司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娅妮如数家珍。
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由庆阳云创智慧大数据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达77.2亿元。为给入驻企业提供“七通一平”的落地环境,项目全面建设以来,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抢工期、保质量,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长期以来,庆阳都是石油能源化工产业一枝独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东数西算”工程的落地,为庆阳开辟了新赛道,激发了新动能。建设者们时不我待,一笔一划将“数字蓝图”变为实景。
“目前电力、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建设已全面开展,‘四纵七横’的主干路网近期将全面建成通车。”张娅妮说。
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庆阳将其列为全市“一号工程”——
自2022年开始,市委常委会都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东数西算”工程进展,全力推动工程实施;庆阳市政府常务会议把“东数西算”列为固定议题,每周,都要研究相关事项;每个月,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主持召开“东数西算”推进会,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年来,在庆阳,人们谈得最多就是“东数西算”工程,建得最快的也是“东数西算”工程。

易事特数字装备制造(环县)有限公司车间应用机器人生产储能设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摄
实现弯道超车
“眼前这片区域,2024年3月还是光秃秃的黄土坡,5个月后就已响起服务器的运行声。”站在位于“东数西算”产业园数据算力承载区的中国移动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中心项目现场,经理井利荣指着被称为“1号”机房楼的大楼说,言语中满是骄傲。
2024年年初,庆阳提出要在年底达到5万P的算力承载能力。但当时,全市的算力只有2万P,新增3万P的目标任务落在了庆阳移动肩上。
如果按传统方式建机房楼,行业平均值是18个月,即使全力建设,至少也得1年。而4月份算起,到年底只有8个月时间,在许多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实现目标,唯有打破传统,不走寻常路。
“传统方式是将楼盖好之后,才再在里面开始机电等附属设施施工,安装机柜。我们创新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机柜搭建方案,在建大楼的同时,同步搭建机柜模块。”井利荣说。
就这样,仅用了4个月时间,“1号”机房楼便全面建设投运,创下了行业纪录。当年,庆阳算力规模成功达到5万P。
也许有人会觉得,相对于其他一些几年前就已发展算力的节点城市,这5万P的规模不算啥。
但庆阳人不这么想。因为,庆阳从一开始,发展的就不是普通的算力,而是智算。
“以前建的机房,服务器里大多安装的是普通CPU芯片,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庆阳则一开始就在发展AI算力,采用了能够支撑大模型运算推理的GPU芯片。”井利荣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
他表示,算力规模和集群关切密切,集群规模越大,算力越强。“1号”机房楼共安装了1万张国产推理GPU芯片,是全国的第一个国产推理万卡集群。
2024年,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之后,国内AI模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智算需求急速增长。2024年12月、今年9月,中国移动又相继完成了2号及3号楼机房楼的建设,机架规模从“1号”机房楼的2500架增至1万架和1.2万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庆阳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和智能算力已分别达到3.66万架、7.4万P,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机架、算力“双十万”的目标。
从“赶跑跟跑”到“并跑领跑”,庆阳成功弯道超车,一举成为全国增量最大、增速最快、智算化比例最高、消纳最充分的枢纽节点和数据集群。
激活一池春水
抢抓“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机遇,庆阳更大的雄心在于以算力为支点,撬动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崛起,推动老区从“能源依赖”向“数字赋能”转型。
在推动“东数西算”工程落地的过程中,庆阳人意识到,算力不是孤立的“数字设施”,而是赋能千行百业的“核心生产力”。
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庆阳打破传统招商模式,创新推出“数字经济一体化招商引资”机制,激活招商“一池春水”。
——产业链条一体化。按照核心产业、衍生产业、赋能产业三大链条,绘制产业链图谱,紧盯头部企业及其生态合作伙伴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金山云、上海燧源、浙江易算等企业在庆阳落户。
——工作机制一体化。将数字经济招商作为全市“重大战略工程”,市直部门、中央省属驻庆单位、八县区政府全员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员上阵”的招商格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服务保障一体化。建立“项目对接—考察洽谈—签约注册—落地运营—入库纳统”全流程服务体系,实行专人专责领办、盯办、代办,不讲“职责内外”,全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题。
看中庆阳在智算产业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2024年6月,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庆阳成立了子公司甘肃首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一年来,首云智算已在庆阳投资10多亿元,建成7300P的智算规模。
“从项目从建设到投运,庆阳相关部门全程帮办,老区人实在让人感动。”甘肃首云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高祥对庆阳的营商环境打出高分。
“到庆阳投资,最大的感受办事效率也非常高,从市上领导到各个局委办负责人,再从科长到科员,都是上下一条心。”杨高祥说。
同样被庆阳感动的,还有庆阳数维时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敬华。
“项目建设了4个多月,市政府开了4次专题协调会。遇到的各种事儿,只要在微信群里一提,政府立即协调解决,从来没人推诿。”回忆数维时空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王敬华很是感动。
这样的故事,在庆阳还有很多。4年来,庆阳先后对接了5679户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与1341户实现签约,落地成立子公司433户。其中,10家规上企业今年1至7月营收达24亿元,同比增速78.39%。
拧成一股绳,实干促发展。依靠这份实干,老区庆阳,正书写着黄土塬上的数字传奇。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徐静雯
点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