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1
奔流热点10小时前
环县庄子峁现象解码——小村庄何以绽放两朵“中国好人”花?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环县洪德镇,一个名叫庄子峁的小山庄,祖辈都静默在群山沟壑梁峁间。
但就是这仅有22户103口人的小村庄,在2024年7月至2025年10月间,接连走出了两位“中国好人”。

杨清艳,倾尽家财、带领全村筑梦乡村振兴的“铿锵玫瑰”。许改燕,十七年如一日、以柔弱肩膀扛起多难之家的“坚韧磐石”。
一隅之地,两年双星。“庄子峁现象”引人深思。是怎样的水土,能同时孕育出两种不同维度的伟大?答案,就写在这片土地五年来的蝶变里。
“善美环州”育沃土:好气候催生好人
好人的涌现,离不开滋养他的时代气候。环县,这片革命老区,近年来持续深耕“善美环州”道德品牌。评选模范、礼遇好人……一套组合拳,在全县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政策,是有温度的。对许改燕而言,政府的托底保障是她能坚持下去的底气。瘫痪的公公、不能自理的婆婆、脑瘫的女儿、患多发性肾结石的丈夫——这个七口之家的磨难,常人难以想象。
但政府的帮扶始终在线。医疗救助、产业补贴、残疾人补贴、低保……“这些年,是政府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许改燕的话很朴实。
这套社会保障网,缓冲了厄运的冲击,让个体的孝老爱亲、坚韧不拔,有了生根的空间。

政策,也是有力度的。对于杨清艳这样的“梦想家”,环县给予了广阔的舞台。“网络统战工作‘村村播’示范基地”的牌子挂了起来,文旅部门参与组织“村晚”,农民田间培训学校持续深入开展……这些不仅是认可,更是资源与平台的注入。
正是在这样鼓励创新、褒奖实干的大环境下,杨清艳的农庄梦才能从黄土高原的图纸上,一步步走向甘肃省创业创新大赛的领奖台,拿下一等奖。
庄子峁的觉醒:从“旁观者”到“主人公”
如果说“善美环州”是适宜的“气候”,那么庄子峁自身的蜕变,就是催生好人的“土壤”。这场蝶变的核心引擎,正是第一位“中国好人”杨清艳。
五年前的庄子峁,是另一番景象。“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道路泥泞,产业凋敝,年轻人纷纷逃离,是个典型的“空心村”。
杨清艳夫妇最初自掏腰包修路种树时,阻力不小。有老人躺在推土机前阻拦,也因拆除猪圈起过争执。
转变,源于一个“真相”的揭开。当村民们发现,这惊人的变化并非来自“公家的钱”,而是杨清艳夫妇倾尽200多万家底、甚至负债200多万的付出时,震撼、震惊、震动!巨大的情感冲击,点燃了庄子峁人的集体荣誉感和内生动力。杨清艳没有选择单干,她探索出一条“户户有产业、人人当主播、家家是股东”的共富路径。

她像一位精准的“产业导演”。六叔有养殖技术,就帮他建羊棚;九婶茶饭好,就扶持办农家乐;十一婶会做手工酱,就买来60多个缸“逼”她创业;十三爷织箩手艺好,就让他重操旧业……就连关系降至冰点的十二爷老两口,也在她的“软磨硬泡”下,通过经营“共享菜园”重归于好。
一个“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抱团发展”的局面迅速形成。
“七奶奶”陈桂莲的油饼、“辣婶子”陈岁香的辣椒、“姑爸”酿的醋……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绝活”,全被激活,成了市场追捧的“香饽饽”。

系统性的建设随之展开:8个特色作坊、3个养殖中心、8个产业基地拔地而起,构建起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过去全靠老天爷赏饭吃,十年九旱,没个盼头。”七奶奶陈桂莲感慨,“现在四季无闲,旱涝保收,日子越过越得劲儿!”
数字记录着蜕变。村民人均收入从五年前的不够6000元,跃升至2.21万元。“七奶奶油饼”年入超十万,庄子峁手工酱年销售额突破40万元。原来外出打工的20多个年轻人回来了。杨志楠经营的民宿年收入超百万,“这在五年前,做梦都不敢想。”
发展的强磁场,让这个曾经仅有22户的小山峁,辐射带动了全县220户乡亲共同致富。
精神共鸣曲:小家大爱共筑精神高地
庄子峁的蝶变,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许改燕和杨清艳,两位“中国好人”,走在两条看似不同的路上。

一个向内,守护风雨飘摇的小家。17年,她像上紧发条的钟表,忙碌于换尿布、烧炕、做饭、涂药、按摩……“你的爸妈就是我的爸妈”,这句婚前的承诺,她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在兑现。
一个向外,开拓乡村振兴的大家。面对巨额债务和丈夫重病的双重打击,她哭过,然后咬着牙说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她带领村民,将庄子峁从闭塞山峁打造成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她们的灵魂底色,如此相同——那是一种“打不死的小强”般的坚韧,一份“爱与被爱”的深沉信念。
许改燕的“柔肩撑家”,为庄子峁的善治提供了最温情的道德基石。杨清艳创造的“人人向上”的村庄环境,也让许改燕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传颂和敬仰。

她们一个代表了文明的深度,一个代表了文明的高度。共同构成了庄子峁精神价值的双子星座。
凡星闪耀,照见未来。庄子峁的“五年蝶变”与“两年双星”,绝非偶然。它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善治实践的同频共振。是“善美环州”春风化雨与庄子峁村民集体觉醒共同书写的时代答卷。
在这里,好人不再是孤独的标杆,而是可感可学的身边榜样。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体现在一次分红、一场直播、一次公益清扫的具体行动中。

如今,走进庄子峁,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乡愁记忆馆、九德书苑悄然矗立,接待着来自全国的培训、研学团队。
从“靠天吃饭”到“四季稳收”,从“好人难寻”到“群星闪耀”,庄子峁的父老乡亲,用五年时间,破解了干旱山区物质与精神协同发展的难题。
许改燕和杨清艳,这两朵从黄土高原沟壑里绽放的“铿锵玫瑰”,她们的故事昭示我们,当每一个人都成为家乡发展的主人,当每一个平凡的善举都被珍视,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成为孕育时代英雄和精神高地的沃土。
凡星闪耀,德润环州。庄子峁的灯火,正照亮着更多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来源丨环县融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点赞
|
1
网友97482
2025-11-20
赞